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南京大学身陷“放鸽子门” 预录取考生很受伤(3)

时间:2011-07-25 13:34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事实上,“预录?蹦J皆缒暧兄徊还苌俪鱿治侍舛眩蛭蟛糠指咝W钪斩蚁至顺信怠<词垢湛纪兜凳北辉ぢ既】忌姆质还唬咝R不嵬ü偈弊芳蛹苹姆绞剑┒┬榈目忌既 V档米⒁獾氖牵ぢ既

  事实上,“预录取”模式早年有之,只不过很少出现问题而已,因为绝大部分高校最终兑现了承诺。即使刚开始投档时被预录取考生的分数不够,高校也会通过临时追加计划的方式,将签订协议的考生录取。值得注意的是,预录取一般只是在名牌高校里出现,只有它们才对高分考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并且名校每年生源基本固定,风险相对较小,分数线把握较为准确。但预录取也会出现意外,就像无为中学这6位考生一样,虽然分数都只是低于投档线3分左右,但这已是南京大学追加招生计划之后的投档线,无缘南大,似乎只能怪安徽今年报考南大的人数超出预计。

  从法律上看,“预录取”协议并非真正的合同,仅仅是一种意向,并非对协议双方权利义务的确定性约束;同时,这种协议由于并不涉及处分双方的民事权利,也不符合合同法所确定的合同要件。加之这种协议实质上还牵涉一个第三方,即教育部门,涉及到分数线划定以及招生政策等,也难以按合同法来对待录取承诺。安徽省考试院就表示,“预录取”并没有法律效力,考生只有达到高校在本省的投档线,其档案才能被投到该所高校。预录取是在志愿填报和投档线公布之前进行的,教育部门没有权力干涉,但是从招生程序和政策上来说,预录取行为是不被承认的。

  令人奇怪的是,既然“预录取”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被招生程序和政策所承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又缘何一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要知道,考生和家长与高校之间处于录取信息、政策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尤其在此次安徽无为中学6位高分考生被“预录取”“放鸽子”之后,今后那些分数徘徊在投档线的考生对“预录取”的忐忑可想而知。安徽这6位高分考生因“预录取”中的A志愿破灭,而随意填报的B志愿、C志愿还不受高校欢迎,尴尬境地不难想象。

  高校则不同,高校最终不管是否录取了“预录取”中的考生,都无碍其生源质量,事实上,“预录取”的不能被录取反而说明高校的投档线上扬,生源质量更佳。说到底,看似你情我愿的“预录取”规则中,实则各方权益并非对等,生源大战中的赢家多是高校,输家则常是考生和高招秩序。正因如此,既然“预录取”不被政策所认可,何不明令禁止呢?就算不便或无法禁止,也该由教育主管部门针对“预录取”出台规范,尽可能保障考生权益。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