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南京大学身陷“放鸽子门” 预录取考生很受伤(2)

时间:2011-07-25 13:34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高校之间的高招大战是一种对考生没有规则,没有保障的不良竞争,这种莫名其妙的“预录?毙橐仓皇鞘且恢娇瘴摹I创笳降挠矣涝抖际歉咝#詈蟮玫降亩际抢硐胫械母叻挚忌堑哪康拇锏搅恕6切┣┦鹆怂

  高校之间的高招大战是一种对考生没有规则,没有保障的不良竞争,这种莫名其妙的“预录取”协议也只是是一纸空文。生源大战的赢家永远都是高校,最后得到的都是理想中的高分考生,他们的目的达到了。而那些签署了所谓的“预录取”协议的考生得到的只是一个似乎是命运带来不公平的玩笑。

  这次南大的“预录取”事件犹如揭开了一块遮羞布,它让人们看到了高校之间围绕生源大战是如何的不择手段。然而遗憾的是,尽管这种畸形生源战已经延续了好几年,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但教育主管部门似乎一直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行政监管的消极态度,也让高校之间的非正当竞争日益加剧。

  考生应该是高招这一项伟大而神圣事业的核心,各个部门应该奉考生的利益至上。在“预录取”的闹剧中,高校、考生学校、考生以及教育监管部门都应该认清自己的定位。高校应该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录取,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考试学校应当及时给考试最直接的信息和建议,在考生利益受到侵犯时第一时间予以维护,而不能对考生进行错误的引导;考生自己应当认清自己的实力,在所谓“预录取”的时候搞清具体的情况,不可盲目。适当的时候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教育监管部门对畸形的生源抢夺站要积极应对处理,遏制不良政策的蔓延。

  有时候一次错误的“预录取”,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或许就毁了一个人的一生。这种高招过程中缺乏规则和诚信的“抢夺战”游戏,对考生权益是一种残忍的践踏,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更是一种血淋淋的讽刺。(李浩/文)

  预录取协议没有任何效力

  作为名校争夺生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预录取”已经成为部分高校招生的潜规则,但这并不是被招生部门承认的,也不具备任何效力。昨天,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邬平川特别提醒考生。

  邬平川说,招生录取过程中,考试院投档和学校录取的依据都是考生的分数和所填报的志愿。也就是说,是考生自己的分数和所填报的志愿决定了其被哪所学校录取以及具体所录取的专业,而不是其他因素。现在不少高校在考生填报志愿前,与考生签订所谓的预录取协议,或者给考生以某些口头承诺。这些在录取过程中,是不具备任何效力的。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不要受此影响,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填报。

  另外,关于院校服从和专业服从是否要填报,邬平川也给出了解答。所谓专业服从,是指考生档案投到学校后,在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学校尚有其他专业计划的情况下,学校将考生调剂到该校其他专业。因为填报专业服从可以增加考生被院校录取的机会,减少被退档的可能,所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建议考生尽可能填报专业服从。所谓院校服从,是指在考生所填报的院校志愿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计算机自动将填有院校服从的考生档案调剂到仍有剩余计划的院校,由院校进行录取。院校服从只是在征集志愿和降分征集志愿中设置。因为填报了院校服从,考生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愿上的学校,会失去参加后面批次录取的机会。因此,建议考生慎重填报院校服从。 杨丹

  别再让“预录取”放考生的鸽子

  评论员 邓子庆

  收到盖有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公章的“预录取”通知书,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没料到最后却被告知无法录取,安徽无为中学的6名高分考生觉得自己被“放了鸽子”。(7月21日《新安晚报》)

  新闻中的预录取是指在高考分数发布后、高招正式开始前,一些高校为了抢夺高分考生,提前“跑马圈地”,“游说”高分考生报考本校,并与考生达成一份“预录取”协议。前不久的复旦和上海交大相互“掐架”,正是源于“预录取”。复旦方面称,已与该校签署“预录取”协议的一些考生,被另外的高校招生人员欺骗、误导,从而修改了志愿,让复旦的录取意向落了空。(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