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高考加分腐败链难切断 专家呼吁建自招体系

时间:2011-06-22 17:48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调查发现,对高考加分不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地区高考加分政策不一,直接导致部分家长和考生心理失衡。目前,教育部只认定十余项加分项目,而一些地方的加分项目则有20多项,且最高加分也高低不同。广东、浙

  调查发现,对高考加分不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地区高考加分政策不一,直接导致部分家长和考生心理失衡。目前,教育部只认定十余项加分项目,而一些地方的加分项目则有20多项,且最高加分也高低不同。广东、浙江等省最多加20分,而内蒙古则最高加30分。

  部分高考加分项目不规范操作,频频爆出违规加分事件,损害了高考公平。

  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问题更突出:一是运动员等级证书造假或水分大;二是比赛或测试组织不规范,替赛、替考现象严重;三是个别与体能、运动技能关系不大、更多靠运用器材的赛事组织管理及评奖问题多。

  2011年高校录取在即,高考加分之忧再起,引发部分公众对教育公平的焦虑。

  有关人士认为,随着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高考加分原有职能已弱化,应顺势清理加分政策,切断加分腐败链条,完善高校自主招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

  加分乱象:引发“习惯性质疑”6月中旬,在吉林省2011年高考咨询会现场,高考加分政策仍是许多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焦点。来自四平市的考生家长高秀说,作为普通家庭,没有能力让孩子学习奥赛之类的加分项目,尽管孩子学习努力,但开始就比别人少20分,这不公平。

  2011年高考前后,网上甚至出现了一个“反对高考加分联盟”,吸引了大批家长和考生。

  记者在广东、浙江、北京等地调查发现,对高考加分不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地区高考加分政策不一,直接导致部分家长和考生心理失衡。

  目前,教育部只认定十余项加分项目,而一些地方的加分项目则有20多项,且最高加分也高低不同。广东、浙江等省最多加20分,而内蒙古则最高加30分。

  另一方面,部分高考加分项目不规范操作,频频爆出违规加分事件,损害了高考公平。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说,近年来高考加分投诉中,大部分针对有关审核部门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导致加分者有漏洞可钻。其中,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问题更突出:一是运动员等级证书造假或水分大;二是比赛或测试组织不规范,替赛、替考现象严重;三是个别与体能、运动技能关系不大、更多靠运用器材的赛事组织管理及评奖问题多。

  广州考生家长潘剑明坦言,以前他当过老师,知道三好学生等加分大都照顾特定考生,一般孩子根本加不到分。这无形中造成了身份上的不平等,对同学们的心理有较大冲击。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表示,在北京,高等教育已由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加之中学广泛开展素质教育,单一用高考加分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已减弱。目前看,加分政策设计与实际效果出现了偏差。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杨建华说,每逢高考,一些公众都会“习惯性质疑”高考加分的公正性。这种心理的背后,主要是部分公众痛感教育公平缺失,对高考加分政策走样表示不满,应当引起重视。

  取消之难:部门利益“深嵌”高考加分

  为鼓励学生发挥特长的高考加分政策,曾发挥积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一些部门在加分政策上不断寄附各种功能,高考加分已不堪重负。而这些部门利益的博弈,也成为高考加分改革的核心难题。

  记者在北京、广东、吉林等地调查发现,高考加分政策至少涉及5个部门,其中奥数、创新大奖等学科竞赛的加分由科协评定,各种体育加分由体育部门审定,退役士兵加分由民政部门审定,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由民委审定,三好学生等加分由教育部门审定,等等。

  在一些省份,涉及高考加分项目的部门更多。吉林省2011年高考照顾加分涉及审核权限最多的是省民政部门,共掌握3类考生的审批权,第二位是吉林省教育部门,此外还有侨务、台联、体育等部门。

  事实上,加分权的背后有部门利益支撑。近年来,浙江等一些地方体育加分不断出现问题,“分区赛”“拉力赛”“通信赛”虽冠有“全国”字样,但有关机构将其拆解成区域性比赛,使加分项目变成部分人的牟利工具。(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