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就高考本科招生致周其凤校长的信(2)
北京大学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我校也明确提出了培养各行各业引领型人才的战略目标。学术科研、社会治理、实业经贸等不同行业对引领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不同;作为一所拥有人文、社科、理学
北京大学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我校也明确提出了培养各行各业引领型人才的战略目标。学术科研、社会治理、实业经贸等不同行业对引领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不同;作为一所拥有人文、社科、理学、工学、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不同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招生要求也不尽相同。近十年来,北京大学在个性化、多样性人才培养体制和课程体系方面已经做出巨大努力并取得很大成效,这就使得实行个性化、多元化的学生选拔体制显得更加紧迫。
我们在教师岗位的长期实践也已经证明,尽管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但在达到一定分数线区段水平之后,高考分数在进一步的人才筛选和区分方面就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在高考分数接近的学生群体中,综合素质,尤其是兴趣、抱负、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将是个人未来成长的重要因素。
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北京大学应当进一步加大招生改革力度,率先打破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即在以中学学习情况和高考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考生提交申请和多学科专家团队面试的环节,加强对学生求学意愿动机、平时表现、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的考察,以此综合决定对学生的录取与否,从而维系招生工作中高校的自主性,扩大高校教师在招生选拔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为了实现这一改革,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科学严谨的程序设计和制度安排,以确保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原则,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其实,这种在笔试基础上进行面试招生的制度,是世界著名大学的普遍做法,在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工作中也有着长期的、成功的经验。因此,我们认为,北大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将这一成功体制引入到本科招生工作中来,并在一定范围内试点之后,逐渐推广。
北大是常为新的,北大在全国高校招生方面也应该努力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因此我们认为,北大的招生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也适逢其时。
尊敬的周校长,我们深知您是一位具有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校长,盼望您能认真考虑我们的建议,推动这一或许具有突破性意义招生改革。
此致
敬礼!
致信人:
高 松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院士)
陈十一 (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
饶 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文东茅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叶沿林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跃红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吴国盛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潘剑锋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康 健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2010年11月5日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