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高考”居网络话题榜第一位 作文题成焦点(图)

时间:2011-06-11 15:52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舆情背景:6月7日,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如期而至,全国933万考生步入考场,迎战高考,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后的首次高考。2010年7月出台的新世纪首份教育规划纲要,勾画了

  舆情背景:6月7日,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如期而至,全国933万考生步入考场,迎战高考,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后的首次高考。2010年7月出台的新世纪首份教育规划纲要,勾画了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蓝图,纲要中以专门章节阐述“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使高考改革的目标更加明晰。

  在新浪微博上,“2011年高考”已经位居热门话题榜第一位,截至6月8日上午,已有相关微博1839万多条。新浪教育频道推出的“高考快讯”微博粉丝已达26万多。另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平台数据,高考相关的博客文章有70多万篇,论坛原创帖2000多个。

  在高考第一天里,作文题目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焦点。目前,各省市作文题目已相继公布。仅6月7日,与高考作文有关的媒体和网站新闻达3000多篇,相关微博已达22万多条,带有相关标签的博客文章5万多篇。新浪微博还开设了“高考微作文”、“分享高考记忆”、“高考微日记”、“随手拍考生家长”等板块,参与者众多,微作文已经有4万多篇,参与者既有普通网友,也不乏各界名人。

  会商嘉宾:

张颐武

  张颐武,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电影。

  主持人:

单学刚

  单学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

  嘉宾语录:

  高考制度是中国目前运行最有效,也是相对公平、甚至是相对最公平的制度,它的公平性使得很多贫困孩子都有一个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机会。维护高考的公平性是中国社会的共识,所以高考制度在短期内不可能有最重大的改变。现在改革的路向都是使这个制度变得有弹性和灵活性。

  会商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再次来到人民网“舆情会商室”。这几天最热的话题莫过于2011年高考了,在新浪微博上,“2011年高考”已经位居热门话题榜第一位,截止到6月8日上午,已有相关微博1839多万条,昨天揭晓的高考作文也受到了网友广泛的关注。首先,我们祝福此刻还在考场拼搏的所有考生们好运。今天我们也很荣幸地请到了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老师和我们聊一聊高考作文和高考改革的话题,有请张老师!

  张颐武: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这几天高考作文反映社会现实的题材似乎越来越多。全国卷的“代买彩票”,新课标卷的“中国崛起的特点”,还有北京卷更是细化到了“对世乒赛的看法”,这些题目不但根植于现实,而且观点往往没有绝对的对错可言,命题者是不是希望通过高考这样一种作文题的形式更真实地了解到年轻一代对一些问题的想法和主张?这些较过去传统的那种很空泛地去讲道理的作文题目是不是有所进步?

  张颐武: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出题的路子,这些年来切中时弊、关注现实的题目也是比较多的。这种路子有它的好处,比如年轻人可以发挥自己对社会的看法,也能够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但是,语文考试或者作文考试实际上还是高考的一部分,还是要考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思维的能力。高考的作文并不是要考一个人对社会的观点,而是要考语文学习这么多年达到的综合运用水平。所以,首先还是要写出一篇文从字顺的文章,这才是高考要选拔的一个合格的标准。而不是显出一个天才或者思想家的标准。另外我认为,高考作文也是相对专业的一个事情。其他学科我们不了解,比如数学,也是考人思维能力的,但是你会发现我们不会去议论它,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高中的数学,大家出了高中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你也没有办法去了解这个题出得好不好。你只能评论作文,因为大家都有一些写作能力。高考作文会变成社会热点,也是因为大家不了解其他学科的结果。所以我觉得作文其实也是一个专业的工作,有这样的题也是一个路径。(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