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谈高考:高考改革需要宽松的环境(3)
与各高校单独自主招生相比,自主招生结盟可以方便考生进行多方选择。考生的选择机会扩大了。而且联盟比单个学校自主招生更便于规范管理,更能体现一类学校的共性。比如,清华领头的“华约”以综合理工科见长,北大
与各高校单独自主招生相比,自主招生结盟可以方便考生进行多方选择。考生的选择机会扩大了。而且联盟比单个学校自主招生更便于规范管理,更能体现一类学校的共性。比如,清华领头的“华约”以综合理工科见长,北大领头的“北约”以综合文理科见长,同济领头的“卓越同盟”以工科见长。
葛剑雄:现在的自主招生已经“变味”了。
有人认为自主招生考试就是为了培养特殊人才,招收一些偏才、怪才。这显然是走入了误区。我觉得大学没有必要为个别偏才、怪才修改招生考试制度。除非是真正的天才,否则太偏、太怪,会影响个人的正常发展。这并不值得鼓励。如果真是天才,没上大学可能也会发展得很好,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我们必须明确自主招生的真正目的,是让各个学校选拔自己最需要的生源。事实上,自主招生考试的结果跟高考的结果基本也都是吻合的。
教育部今年对于自主招生的政策有所调整:首先,给予高校自主招生的名额从去年的10%削减到今年的5%,比例是非常小的,因此家长和考生对于自主招生应该端正心态,成绩平平的考生可以不用关心自主招生,因为这就是在“掐尖”。其次,强调通过自主招生的考生还必须达到高考录取分数线才能被最终录取,在这种情况下,自主招生并不是真正的选拔考试,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高考前的“预测”,达不到学生自主选择的目标。
目前自主招生试点的方向已经偏了,意义不大了。学生和学校都陷于两难境地。我认为,理想的高校自主招生应该是不受外界干预的,学生、高校可以双向自由地选择。但这在我国短期内还很难实现,因为这跟我国的政策和现状相矛盾。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受到各方面制约太多,要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非常难,只能尽量做到趋利避害,可能这种思路可以使高考改革更加有效。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有人批评高校抢生源的问题,其实这是很正常的,高校只有挑选到合适的学生才能够进行更好地培养。招生不是“发扬风格”的时候。
葛晓音:自主招生如果能够公正执行,可以让一些高考失误但实际上很有才能的学生获得更公平的机会。比如,北京大学实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除了看笔试成绩,还会考察学生考试以外的一些成果、面试表现以及高中老师的评价等综合因素。通过自主招生,的确可以招到一些对某个学科有着特殊爱好或才能的学生。
现在不少家长都希望孩子报考好找工作、容易挣钱的热门专业,像北大中文系等不再是报考热门,每年都有部分学生是调剂过来的,对中文本身没有太大兴趣。通过自主招生招来的学生,至少可以保证他们对学科的兴趣,而兴趣正是学生学业最关键的因素。
我对目前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也有一些担忧:能否保证被推荐的学生是大学所期望的最好、最合适的学生呢?在目前这种社会环境下,我不敢抱太乐观的态度。
自主招生目前不太可能完全放开。一方面,我们现在还不能保证绝对公正;另一方面,像日本一些大学那样全部自己出题,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现实的,因为考生太多了。
我认为,目前的高考应该说还是相对公平的一个制度。事实证明,高考成绩好的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中后劲更足,今后的发展也相对更好,当然不否认有少部分学生高分低能。
一年多次高考固然很好,但就目前而言很难实现。其实早在10年前,北京、安徽两地在全国率先进行春季高考的改革,不再“一考定终身”。但多年来未形成气候,没有缓解夏季高考对考生的压力,效果十分有限。改革举措不能流于形式,更应该从实际出发。
[NextPage]
尤需兼顾效率与公平
钟秉林:由于涉及的考生面广,高考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我个人认为高考必须坚持改革,但改革必须积极稳妥,一个形象的说法是“小步走,不停步”,就是每年改一点,但是改动幅度不要太大。(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