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高校自主招生联考为啥不受考生待见?

时间:2011-02-23 15:29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近日发表文章称自主招生考试与99.9%以上的考生没直接关系,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使得自主招生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  11月21日,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的招生网站上同时发布公告,宣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近日发表文章称自主招生考试与99.9%以上的考生没直接关系,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使得自主招生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

  11月21日,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的招生网站上同时发布公告,宣布2011年七校将举行自主选拔联合考试。这是继清华大学等七校在去年五校联考基础上形成七校联考之后,我国自主招生出现的又一个联考。

  进入11月,那些穿着中学校服的孩子们口中的高频词汇多了两个——“北约”、“华约”,他们谈论的是攸关自己身家前途的高考话题——北京大学为首的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同盟被人们戏称为“北约”,而“华约”自然是指清华大学所在的七所盟校。

  高考制度1977年恢复之后,今年是33周年,在基础教育领域,由于高考的一考定终身,每个学生都要参加高考的统一考试,导致学生的个性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被扼杀,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过程中,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怎样的兴趣。对大学而言,就业竞争能力的问题背后是高等教育竞争的问题。由于目前学生在高考过程中只能拿到一张录取书,导致高等教育本身的竞争很缺乏,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孟芊认为,很多考生和家长有一个误区,就是好像有机会不试一下就觉得亏了。中国1000万考生,能够上清华条件的很少,而达到自主招生要求的就更少,如果有500万想要考清华自主招生,这哪儿受得了啊。所以要限制一个条件,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初审。

  当下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应直接采取“学业水平测试 自主招生”模式,教育问题专家熊丙奇认为这一模式的建立绝非一蹴而就,联考制度其实是过渡模式。美国大学基于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的自主招生,当初也是哈佛大学采用SAT成绩作为学生申请入学的成绩,其后,在哈佛的呼吁下,其他大学逐渐认可SAT成绩,而除了SAT外,在美国还有ACT(American College Test)、AP(Advanced Placement)也被一些高校认可。这些考试之间是竞争关系,从而提高了考试评价水平。我国的自主招生联考,如果通过市场竞争,不断提高考试评价质量、树立考试公信力,且不断完善考试内容和形式,就有望“变为”全国的学业水平测试,由此建立起“学业水平测试 自主招生”模式,打破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格局。

  当下高校的自主招生联考改革,只是用联考替换了每个学校举行的笔试,整个自主招生的程序与规定,并不涉及,也就是说,一名考生参加联考,以联考成绩申请高校自主招生,获得多所高校自主招生资格之后,必须按规定参加高考,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也必须从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中选择一所,作为A志愿或第一志愿,否则就表示放弃自主招生资格。这样的自主招生联考对考生来说,意义极为有限,只有增加负担——又要参加联考,又要参加高考,两手都得抓,两手都必须硬。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我讨厌高考!——陈辉

  自主招生考试联考是社会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优化的必然选择之一。招录方式的多元化,可以为高等院校提供更多的可塑之才。但是,这也会引发社会关于教育公平的思索。——岳晓方

  说到高考,我又不得不说两句。我高中以前都没有读过多少课外书,整天在题山题海里拼命。到大学,研究生了才读了一些书。可是这些知识本可以在高中收获,而我们却要到大学弥补。我们高中是最好的学习阶段却白白浪费了。可惜的是,那些比我聪明多的才子也得过题海,这样怎么会培养出人才?外国人肯定在得意,中国的高考是在选拔人才还是在压制人才?而如今的招录方式,无疑是在抢优秀的生源,这更是增加那些孩子的负担。至于教育公平我不想讨论了,我只想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的,不要再做病梅之举。——张丹萍

  “北约”、“华约”,两大阵营的出现,会促进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还是会对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产生阻碍作用?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