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付学生失望 大学公选课呼唤优胜劣汰
公共选修课:老师不疼学生不爱 学DV一学期却没摸过DV机,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老师是谁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不要选到喜欢的课程就心安,是否满意还得看后头。”在福州求学的李倩在给学弟学妹介绍全校公共
公共选修课:老师不疼学生不爱
学DV一学期却没摸过DV机,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老师是谁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不要选到喜欢的课程就心安,是否满意还得看后头。”在福州求学的李倩在给学弟学妹介绍全校公共选修课(简称“校公选课”)时,已经上大四的她毫不避讳地说“大多数效果都不够好”。
“‘汽车营销学’变成了‘汽车历史学’!”大二时因为选不到喜欢的课,李倩就报选了“汽车营销学”,学金融的她,本想借此补充下这方面的知识。但上了课后林倩才知道,讲得全是汽车的历史,“与汽车市场、营销毫无关系。”更令她感到气愤的是,一门课居然由两个老师轮流上,“内容也明显脱节。”不到半个学期的时间,林倩已经觉得上课就是浪费时间,“想学的都没学到,最终只是写个作业拿个成绩。”
在福建一所工程类院校读书的大二学生陈镇也遭遇到这种情况,“学的是DV运用,一个学期没摸过DV机。”大一时他报选了关于DV运用的课程,一学期上课都是看DV作品。“上课就像影视欣赏,课后老师就稍微讲解其中的优劣,偶尔也会讲些理论知识。”一直憧憬着能够学会基本的拍摄方法,自己能帮家人拍拍DV,结果只是交了一篇论文就结束了课程,没有用过一次机子,更不懂得如何操作,“像这样的课程,我们连DV都不会用,却学会了空谈拍摄的效果。”
“听不懂的《论语》和《老子》,更是让人郁闷。”陈镇选修的另外一门课更出乎他的意料。当他走进教室时,才知道这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竟是由外国语学院的博士讲授的,整堂课变成了全英文教学,“完全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陈镇说,只有当学生太吵闹时,才能听到“大家安静点”这句唯一的汉语,“明明是中国人还非用英文上课不可,听都听不懂,更不可能赏析艺术经典。”
已经上大三的林丽谈起自己大二时选修校内公共课的经历,就读于厦门一所重点高校的她仍旧“感觉特别悲惨”。
第一轮随机运气不好,没有选上,好不容易在第二轮的时候报选了“花卉欣赏”的课程,“上完了一学期的课程,看到花还是完全不懂区分。”
每周三晚上的校公选课,林丽必须从新校区赶到旧校区,要是遇不上公交车得步行半个多小时,当时林丽想“能学到养花的知识,虽然累点也值得”。但上完半学期课后,上课内容还是停留在看图片、看视频,讲养殖特点、花期等,“还不如自己到百度去搜一下”。现在,每次出游看到很多漂亮的花又叫不上名字时,林丽就会想起这门无用的选修课。
“失望!不知道为什么开课的老师要起这个名字,简直是在欺骗学生。”说起自己选修的“旅游与野外生存”课程,福建一所高校的陈琴至今情绪很激动,“80%%的时间都是看电影,告诉你哪里有什么美食,完全没讲到如何生存。”在她的预想中,这样的课程怎么着也应该有实战的内容,“哪怕是走出教室半步也是进步啊。”
部分教师对公选课完全是应付
“学生都准时到教室了,老师怎能把学生丢在教室里?!”大四的陈琴,曾上过一门艺术类的课程。上课的老师总是出差,很少出现在课堂上,一个学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找理由缺课。“我们都对黑板上写的‘老师有事出差,本周课取消’习以为常了”。
陈琴认为公选课的质量不高,主要的原因是一些老师不够负责任,完全是应付。按照教学要求,如果缺课影响教学任务的必须找课外时间补课,但她还从未见过校公选课会有老师找时间补课,“如果连老师都不把上课当回事,又怎么能让学生认真起来?!”
在林丽看来,老师上课也分亲疏远近。林丽明显觉得,院内的选修课更能得到教师的重视,“备课也更认真,对待学生也更有激情。”但同样一个老师,对于全校公共选修课就马马虎虎了,甚至经常不备课,“随便应付90分钟的上课时间。”(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