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经历:读澳门大学按时毕业不容易(图)
如果询问大陆生想去澳门读大学的原因,90%的人回答是:澳门的大学不同于国内大学,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在此学习可感受欧洲的教育和文化。此外,估计这个小城市的大学也是易进易出,应是个混文凭的好地方。 其
如果询问大陆生想去澳门读大学的原因,90%的人回答是:澳门的大学不同于国内大学,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在此学习可感受欧洲的教育和文化。此外,估计这个小城市的大学也是易进易出,应是个混文凭的好地方。
其实当这些大陆生在澳门的大学呆了一两年后,他们就知道自己错了!澳门大学的文凭并不容易拿,你不努力、不用功、成绩不过关,学校绝不会放你一马!以我们学校为例:当年学校招了23名大陆生,但只有8名学生可以按时毕业,其余的都要重读,毕业率对于大陆生而言只是34%。
如何才能顺利毕业,不妨看看过来人成功的经验。
人际关系好 学业事半功倍
“终于毕业啦!”李艳用力将毕业帽向空中抛去,然后与前来祝贺的舍友及同班同学紧紧拥抱在一起。良好人际关系使她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帮助,快乐地享受了四年的学习时光。
当年李艳以补录生的身份进入我们学校读书。到澳门后,她诧异地发现两地生活习惯有截然不同。比如李艳住的宿舍是学校统一在校外租的套房(两房一厅)。由于报到得晚,房子里已经住进了三个女生:一个荷兰人、一个瑞典人还有一个中国女孩黄京京,不幸的是李艳要和那位不懂中文的荷兰人住在同一间房。刚开始时,气氛异常沉闷,四个女孩下课后都是各管各:厨房轮流用,洗衣机轮流开。由于语言不通,女孩们从未坐在一起吃饭或看电视,更别提聊天了。但李艳记住了“出门靠朋友”的格言,她一方面打着电话询问如何煲广东汤、炒粤菜;另一方面经常厚着脸皮用不标准的英语与舍友交谈(哪怕舍友听不懂她讲的英文),而且一有空就叫舍友们来试她做的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三位舍友已经乖乖被李艳“收买”,四个人变成像一家人一般。谁先回到宿舍谁就先煮上饭,周末不是一起去购物,就是一起打扫卫生,外国舍友还经常帮她补习英文。
此外,李艳和同班同学、各科教授关系都不错。在刚开始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时,因为大陆生的英语水平差,澳门学生不肯“收留”李艳,于是李艳就向组长们自我推荐:“让我加入你们组吧。我数学很不错的,历史也学得好,做世界遗产功课我可以帮上忙。虽然我的英文底子不好,但我舍友有两个老外,宿舍又大,你们可以来我的宿舍讨论问题,那就不用为找地方学习发愁了。”进入小组后,李艳经常利用课外时间找资料,与组员讨论、请教,实现“一定可以帮上忙”的承诺。李艳的表现使澳门同学对大陆同学印象改观,越来越多的本地生愿意尝试和大陆生一组共同学习,通过这种合作方式,李艳的学习成绩也提升不少。
当澳门学生遇到不懂的作业时或认为老师评错分时,他们习惯直接找老师谈,但大陆学生比较害羞怕接触老师老师。往往一个学期下来,教授们对于大部分大陆生连名字都叫不上来。“如果当我面对你或你的论文时,连你的名字都想不起来甚至会怀疑你是否是我的学生,那么我就有权利去质疑你的学习态度或是学习能力!”一位英籍老师曾经这样说过。所以,当这些大陆生的成绩处于及格与不及格之间,他们就会很不幸地被“牺牲”了。而李艳就和那些澳门生一样,经常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学期末时,老师不但记住了李艳,她们组的作业还得了全班第一!四年的时间飞快过去,与舍友、同学、老师关系良好的李艳理所当然地按时毕业啦。
遭遇“低潮”时 必须懂得坚持
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留学生活也是如此。碰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只有要坚持下来迅速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有可能跨越“低潮”,看到胜利的曙光。
同学BEN的“低潮”是从开学第一学期第一堂课开始的。当初因为家长的建议BEN选择了酒店管理专业,但到了学校后他发现这个专业居然要学西餐烹饪与财务管理!
他根本就不会做饭,但恰恰第一堂课就是西餐烹饪,而老师又是一位只会讲英语和法语的瑞士老头。BEN的中国式英语根本应付不了上课,如同一位聋哑人在学声乐一般。老师说请拿出菜刀,BEN拿出了肉刀去切土豆。老师说请把土豆切成丝,BEN却“不小心地”听成了要切成块。最后老师提醒到:西餐料理与中餐料理有很多不同处,比如汤的做法,西餐讲究汤的浓度,所以一般是用慢火将汤里的空气与油熬出来。老师问他:“用小火去熬汤你总不会搞错了吧?”“OK”一声回答后,他将火开到最大,因为他以为是要像广东人滚汤一样将汤煮到冒泡为止。望着老师气得发红的脸,BEN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