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宏志班创立整整15年 改变千名寒门学子命运(图)

时间:2011-02-18 13:47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今年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再次扩充,达到3个班。图为高一新生在上课第一届宏志班师生合影。孙戉摄  今年新学期开学,广渠门中学的宏志班已经创立整整15年。15年来,1053名贫困学生通过宏志班实现了继续上学读书的梦想

今年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再次扩充,达到3个班。图为高一新生在上课第一届宏志班师生合影。孙戉摄

  今年新学期开学,广渠门中学的宏志班已经创立整整15年。15年来,1053名贫困学生通过宏志班实现了继续上学读书的梦想,700多名毕业生全部考取大学,其中90%的学生考入重点大学,几百个家庭由此摆脱了贫困。

  宏志班改变的不仅仅是上千名学生的命运,更开创了风气之先。如今,全国已有上千个以“宏志班”命名的班级,免费招收家庭困难、品学兼优学生。

  九成宏志生考进重点大学

  9月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宏志班学校代表、宏志班毕业生和资助人代表,500多人将齐聚北京广渠门中学,参加“全国首届宏志教育高峰论坛”,共同探讨如何办宏志班,如何进行宏志教育。这在中国教育界还是第一次。

  1995年9月1日,49名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北京应届初中毕业生,经过面试和北京市统一中考,进入宏志班就读,成为全国首个宏志班。

  15年过去了,已经有726名学生从广渠门中学的宏志班毕业,孩子们全部考入大学,其中90%的学生考入重点大学。目前已有400多名学生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博士后2名、博士十几名、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近400个家庭彻底摆脱了贫困。

  很多人惊讶于宏志班毕业生90%的重点大学升学率,但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却并不看重它。他对记者说,升学率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让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才是他们的期望。

  全国已有上千个宏志班

  吴甡说:“宏志班的意义不只是改变上千名孩子的命运,它更感染着学校所有学生,感染着全社会。”为了鼓励宏志班学生自力更生,他们号召学生们捡矿泉水瓶子,卖废品以补贴班费。如今,不但宏志班的学生们捡,普通班的学生们也捡。他们用矿泉水瓶子在学校的墙上镶了一个大大的“荣”字。

  宏志班像一条纽带连接着全社会善良的人们。目前,广渠门宏志班已经获得社会各界捐助两千余万元。而宏志班的孩子们也把得到的爱回报给社会:2000年9月,第一届宏志班毕业生刘明把他的第一份工资捐给了宏志基金;第二届宏志生先后有27名同学填写了《捐献眼角膜志愿书》;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希望工程……每一次孩子们都毫不犹豫地向更需要帮助的人伸以援手。

  宏志班创建之初,老校长李金海曾经说:“如果10年以后,全国还只有广渠门中学一个宏志班,那我就失败了。”如今,全国各地以宏志班命名的免费高中班已有上千个。吴校长说:“曾经有人建议我们为‘宏志班’申请专利,可我觉得‘宏志班’不是我们一所学校的专利,它是中华民族的专利,我希望有更多宏志班出现。”

  但另一方面,吴校长也对一些地区“变味儿”的宏志班,表示担忧。有些地方为了追求升学率,把尖子生吸纳进宏志班,有的免学费,有的提供奖学金,并不问学生家庭是否困难。这样一来,宏志班成了掐尖班。吴校长希望,宏志班不要成为追求升学率的工具,它还是应该为更多贫困学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老校长深情忆当年

  ■强烈反差萌生创班想法

  说到宏志班的创办,不得不提到广渠门中学老校长李金海。上世纪90年代,作为人大代表的李金海经常走访北京各个学校。在一所“贵族学校”看到的情景,让他至今不能忘怀。一位父亲开车送孩子上学,孩子对爸爸说:“一个月不回家,给点儿零花钱吧!”“要多少?”“2000吧!”父亲毫不犹豫地就甩给孩子一沓钞票。这一幕深深震撼了李金海,“那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几百元。”

  而李金海在怀柔区一所山村中学看到的情景,又与此产生着强烈的反差。午饭时间,一名学生蹲在墙角。李金海问他为什么不吃饭,孩子说没钱。问他为什么不带饭?他说,不好带。什么叫不好带,李金海感到很困惑,到学生家看过后他才恍然大悟。“他们家吃的都是清汤寡水的,带到学校都洒了,自然不好带。”(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