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9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图)(2)
记者:在众多评价标准中,您为什么如此认同ESI? 陈小明:根据统计学知识,我们知道要得出客观合理的统计结果,首先必须基于统计对象大的基数。我们看到ESI一般数据统计是以10年来计算的,每两个月滚动更新一次,有
记者:在众多评价标准中,您为什么如此认同ESI?
陈小明:根据统计学知识,我们知道要得出客观合理的统计结果,首先必须基于统计对象大的基数。我们看到ESI一般数据统计是以10年来计算的,每两个月滚动更新一次,有很好的时效性。同时它统计的是整个研究机构、整个大学科等,这样基数也会比较大,所以比较靠谱。另一方面,ESI不是简单地基于论文数来进行统计,还采用了“引文数”和“篇均引用数”等数据,旨在突出论文的质量,用这两个“数据”来衡量一个机构、一个学科,应该能够较好地反映、说明其竞争力和平均水平。听说他们从2002年至今,在各学科的引文冠军中,还成功预测到了1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记者:在评价“985工程”大学的实力时,您建议选择ESI吗?
陈小明:相比其他的衡量标准,我认为采用ESI是比较合适的。教育部的领导也曾说过,心目中好的高校都排在ESI前面,而排在ESI前面的都是心目中好的高校。而且每当我看ESI排名的时候,都没有什么突兀的感觉。我觉得,确实要重视ESI的数据价值。
选择ESI,也合乎我们中大的办学理念。自“985工程”实施以来,中大强调的是:不求论文的数量,但求论文的质量;以基础学科为学术基础,以应用学科服务国家及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选择ESI,体现的是高校的国际视野。将高校放到国际舞台上作比较,这是一所好的大学或是想成为一所好的大学的高校所必须具备的。我想中大就要有这样的国际视野去选择、去比照。
科研不应只注重“摊大饼”式发展
以篇均引用数来排位,更看得出科研论文的原始创新力和影响力,而不是拿一些没有影响的论文来凑数
记者:《科学时报》那篇文章也列举了中大论文数和论文篇均引用数,您怎么解读这些数据?
陈小明:除了论文数快速增长之外,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数据,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这就是论文篇均引用数。中大的论文篇均引用数在1997—2007年期间为5.96次,在“985工程”高校中排名第一;而在1999—2009年期间,这一数据为6.21次,排在第4位。
记者:论文篇均引用数的高排名,说明了什么问题?
陈小明:目前,国际学术界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一篇科研论文发表后被他人引用的频率,是判断一篇科研论文内在价值及其创新力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被他人引用的次数越多,通常表明该论文的原始创新力和影响力越大。以篇均引用数来排名,有利于引导大家发表系统性、高水平的论文,取得更好的国际影响,而不是拿一些没有影响的论文来凑数。
我个人认为,中大论文篇均引用数的高排名,说明了中大科研论文的原始创新力和影响力是比较大的。科学研究不应该只是一味注重扩大规模地“摊大饼”式发展,而更应该注重质量的提升。就中大来说,我们追求的不是科研论文数量的增加,而是高水平、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学校一直认为,对一些已经证明非常优秀而且以学术为生命的人,没有必要去考核他。
记者:那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中大的科研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陈小明:我们来看一张图,“每5年中大论文篇均引用数变化情况及与国际/中国平均水平比较”。这张图是根据著名的汤森路透有限公司提供的ESI相关数据统计生成的。该图说明的是1993—2008年期间,每5年中大论文篇均引用数及其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平均水平的比较情况。可以看出,中大的论文篇均引用数从1998年开始不断缩小与国际平均水平的差距,而1998年正是“985工程”提出并付诸实施的“元年”。这说明中大10年来“985工程”实施建设卓有成效,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或许中大就是“985工程”高校10多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表明中国科学研究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并向国际水平快速逼近。
好的学科是大学声誉所在(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