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夹在政策与市场间纠结未来(2)
各地政策差距大 在采访中,师生们常把免费师范生政策称为“总理工程”。事实上,温总理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岗位执教,并多次看望免费师范生,与其交谈,但从未明确提出要让所有学生一定要回本省(区、市)的基层岗位就业
各地政策差距大
在采访中,师生们常把免费师范生政策称为“总理工程”。事实上,温总理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岗位执教,并多次看望免费师范生,与其交谈,但从未明确提出要让所有学生一定要回本省(区、市)的基层岗位就业。
“只要能保证大学生们去基层岗位就可以,为什么非要限定本省基层岗位呢?”几位接受采访的老师这样说。
各省(区、市)政策不同,与其“家底”有关。
由于国内基础教育资源长期不均,对一些教育落后的省份,尤其是对那些没有部属师范院校、优质教师资源缺乏的西部省份来说,部属高校免费师范生非常难得,因此紧抓不放,“一个也不让走”。
而对另一些省份来说,本省生源较多,又要“解决所有学生的编制和岗位”,压力较大。
比如,六所部属师范院校中,除上海和北京两地,其余四所学校在招生时都比较倾向于学校所在省份。今年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籍应届免费师范生800多人,再加上其余5所学校的湖北籍免费师范生,共有1000多人。该校就业处一位老师表示,对湖北省来说,如果以后每年都有这么多人要安排回省工作,实在是有困难。
陕西省情况类似。陕西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陆主任告诉记者,今年该校陕西籍免费师范生有1014人,全国共有1307人。陕西省是免费师范生数量最多的省份。而从往年情况看来,该校每年出省工作或读研的学生只有两三百人,来到陕西省当教师的外地学生倒有700多人,人才资源本已很充足,现在还要安排本省免费师范生全部就业,压力不小。
由于前无借鉴,不同省份政策的制定者们还会产生更“简单”的想法。
安排每个学生就业都涉及岗位、编制和钱,因此,在安排免费师范生就业上,各地的教育、人事、财政部门都必须充分参与,落实到细处。某省份曾打算用行政力量“简化”这一切:可以“从省落实到市,市里再落实到县”,让所有学生“一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回生源所在地的市或县里工作。
这种“简单粗暴”的“安排”,几乎意味着该省的学生失去选择余地。
“我们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苗子,怎么能这样分派!”北方地区某部属师范类高校的老师说到这一条,又急又怒,“免费师范生们如果在统一的公开平台上竞争不过其他的学生就罢了,连机会也不给,搞一刀切,这太不负责任了。”
发出反对声的不止他一人。在多所学校和该省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商下,该省最终没有执行上述政策。
但是,难题依然潜伏着。在不少省份,尤其是西部省份的基层岗位,教师编制很紧张。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学校的在职教师还都没有编制呢,再加上近年来编制紧缩,不少从教多年的老师,排着队、眼巴巴地等着腾出岗位。而免费师范生并没有随身携带新编制,一过去就会占用原来等岗教师的机会。如果以后每年都是如此,矛盾难以避免。”
配置免费师范生这样的“优质资源”反而更费劲
免费师范生政策出台后,6所高校都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培养计划。
“如果他们不是免费师范生,以这样的实践经历,去各地的中小学都会很抢手的。”东北师大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志说,几所部属高校精心培养的免费师范生,是国内师范生中的“优质资源”,应该配置到最需要、最合适的地方。
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对这些“优质资源”有所优待,反之,因跨省就业困难、从业后要去支教两年等政策,让一些单位对其望而却步。
这不难理解。毕竟,用人单位如果招一个人,未来还需要在其离开工作岗位两年支教时,想办法填补日常工作的空白;如果完成一系列招聘过程,却和此人所在省份政策不一致,还有可能前功尽弃。此类顾虑极大地削弱了“优质资源”的竞争力。有一些用人单位为避开麻烦,今年干脆一律只招研究生。(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