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所大学开通官方微博 粉丝追捧似追星(图)
截至12月16日,已有90多所大学在新浪开通 大学织“围脖”:月亮的脸在悄悄变 忽如一夜春风来,高校微博遍地开。笔者浏览新浪微博时发现,截至12月16日,已有90多所大学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其中仅“211工
截至12月16日,已有90多所大学在新浪开通
大学织“围脖”:月亮的脸在悄悄变
忽如一夜春风来,高校微博遍地开。笔者浏览新浪微博时发现,截至12月16日,已有90多所大学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其中仅“211工程”大学就有近70所。连香港大学也赶来“凑热闹”,该校微博自11月25日开通以来,短短20天,粉丝已超过2.4万多人。而紧随其后一天开通微博的北京电影学院,更是后来居上,粉丝数突破5万大关,一举超越前不久度过微博开通一周年的武汉大学,成为粉丝数最多的大学微博。
北京电影学院官方微博据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达5000万,呈爆发式增长,用户绝大多数是年轻群体。而一向严谨、安静的大学也织起“围脖”(微博的谐音),这究竟代表了什么?
微博也征文
【“总是板着面孔,不做姿态的调整的话,传播的效果就会很有限,甚至会引来博友的诟病。”】
“当年我一朋友高考报科大以3分之差落败,含恨去了另一学校,到处倾诉自己的遗憾。入学当天隔壁寝室长来串门,听他说了自己的悲惨遭遇,激动地说:兄弟,我是差了1分撞下来的……这哥们心里立刻就平衡了。”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方微博“科大逸事”征文中发表的“@澄澈媚扬”的应征作品。
一则微博,容量只有短短140个字,能表达的内容相当有限,不过短小精悍恰恰是微博的魅力所在,它能很好地适应快节奏生活背景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因此,中科大的微博征文自11月24日启动以来,已发布投稿数十篇,其中不乏风趣幽默的段子,引起粉丝的兴趣,转发、评论相当热烈。
“一开始织‘围脖’,有博友批评我们说不像老师开的,我们马上调整了风格,有效地拉近了与博友的距离。”山东大学12月3日刚刚开通微博,粉丝数已攀升到3600多,该校宣传部副部长王秋生说,“总是板着面孔,不做姿态的调整的话,传播的效果就会很有限,甚至会引来博友的诟病。”
“中科大微博刚开通时也受到类似批评,我们后来做的微博征文,以及增设的‘科大逸事’、‘科大风物’等栏目,都是为了让微博的面孔更加柔和、生动和亲切。”中科大官方微博管理者说,“近期粉丝增加的速度比较快,不知道和这种变化有没有某种关联。”
不是为了赶时髦
【大学已经不是象牙之塔,都在想方设法塑造自己的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
显然,大学纷纷开通官方微博,不是纯粹为了赶时髦,而是对微博平台的传播效果有所期待。
有关专家认为,大学已经不是象牙之塔,而是进入社会经济发展中心地带的文化组织。过去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地塑造自己的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因此,以微博等为标志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品牌与形象塑造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微博已经开通一年有余,迄今有粉丝6900多人。“推出后效果很好,成为学校形象的一张新名片。”该校宣传部负责人表示。
“山东大学开通得比较晚,有点‘后知后觉’。”王秋生说,“我们的想法是顺应新媒体特点,打造一个权威信息的发布平台,能够吸引传统媒体不能覆盖的人群。”
“我们要跟上形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吴秀霞说。该校自11月11日开通官方微博,已织“围脖”100多条,粉丝已有3800多人。
不过,并非所有的大学微博管理者都有这样的认识。笔者发现,部分大学虽然已开通官方微博,但更新速度很慢,更新数量也很有限,有的甚至数月没有更新,处于“撂荒”状态。
“领导不重视,我们也就懒得更新。”某高校宣传部工作人员说。
要不要官样新闻?
【大多数高校的微博还停留在按部就班地发布校内新闻的层面上,“面部表情”比较单调僵化。】(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