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中国高校6年扩招5倍 “扩招之父”称利大于弊

时间:2010-03-04 11: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大学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制度。在我们这里,大学精神与大学制度都根源于中国问题本身。高校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一项政治改革。30年前的

大学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制度。

在我们这里,大学精神与大学制度都根源于中国问题本身。高校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一项政治改革。

30年前的高考恢复是一项国家建设,既开启了教育秩序的重建过程,更配合了新的社会秩序重建。现在的大学问题,同样不局限于纯粹的教育领域,也不止于官员、教师、学生、甚至更广的社会阶层(集团)之间的利益博弈与分配问题,而更应该从根本上追问整体教育理念的问题,即国家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教育、面对高等教育。

人当然应该处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人更加应该处于国家的中心位置。只有摆正了人与国家的关系,才可能真正摆正人与教育的关系。以人为本是中国政治一个重要理念,如何将这一符合世界潮流的理念在实践层面、制度层面不断加以落实和巩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汤敏,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因为在1999年谏言高校扩招,被称为扩招之父。在扩招的最初几年,他受到了热捧,支持者甚多。

10年前,汤敏以个人身份向中央高层寄去一封信,陈述了扩招的理由。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部分建议很快得到采纳,接下来扩招的速度更是出乎他的意料,他建议3年扩一倍,结果6年扩了5倍。

经过10年扩招,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扩招前的8%迅速达到24%,不仅实现了由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跨越,而且实现了高等教育总规模位列世界第一的业绩。

尽管大学生就业形势随着扩招而变得严峻起来,但是汤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直表示:不后悔谏言扩招,利大于弊。

热议高校扩招:

汤敏当年力谏扩招的几大理由是:

其一、当时中国的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程度国家的水平,18~22岁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4%,而菲律宾31%,泰国37%;

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

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对象;

其四,当时高校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有能力消化扩招;

最后,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经多次讨论,国家最后决定1999年大学招生131万,比1998年增长21%,这是90年代以来政府主动安排增加招生最多的一次。普通本专科年招生数从扩招前1998年的108万,一路飙升到2008年的600万;扩招10年累计招生约为4010万,占改革开放30年以来招生总数的75%。

扩招让大量往常可能被挡在大学之外的学生获得了人生机会。但好景不长,随着2002年第一批扩招学生就业和2003年大学毕业生的猛增,扩招开始被质疑。

本科生四处有,研究生满街走,只有博士生还可以抖一抖。这类打油诗在大小就业场所蔓延。一些大学毕业生开始抱怨,扩招让他们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无法找到工作。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养猪、卖小菜的新闻开始见诸报端。

当然,扩招让许多高校焕然一新。高校的土地资源大幅增加,得到的投入也大幅上升。这被认为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长期投资。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