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民办高校出现多起冒名顶替事件(图)(2)
记者发现,在名单的某几位被标注“k”的考生信息中,还有“丁华英专用”的字样。丁华英是商丘科技职业学院学籍科的负责人。 证实多起“冒名顶替”,部分冒名顶替者学籍已被取消 按照“良知”提供的2006级商丘科技职
记者发现,在名单的某几位被标注“k”的考生信息中,还有“丁华英专用”的字样。丁华英是商丘科技职业学院学籍科的负责人。
证实多起“冒名顶替”,部分冒名顶替者学籍已被取消
按照“良知”提供的2006级商丘科技职业学院录取名单,中国青年报记者进行了仔细的调查。
例如,名单上共有两个名叫“赵淑萍”的学生,其中一人被标注为“k”,来自甘肃省定西市,被录取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该赵淑萍告诉记者,自己当年确实收到商丘科技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专业是电子方面的”。打算复读的她没有去学校报到,而是选择了复读。
记者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发现,“赵淑萍”在2006年9月1日进入商丘科技职业学院普通全日制三年专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籍状态为“已毕业”。学历信息部分完整,并附有一张照片。
复读一年后成绩依然不理想,目前在家待业的赵淑萍表示,自己将来不太可能再读书,不太介意别人冒名顶替自己上大学。她否认有人出钱购买自己的学籍档案等。
同样被标注为“k”的何吉庆来自甘肃省古浪县,现在就读于吉林北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接到记者调查电话后,他当即注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发现自己的名字之下果然有一个商丘科技职业学院的专科学籍,其信息显示2006年9月他入学该校经贸系会计电算化专业,但学籍状态为“取消学籍”。
何吉庆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发现自己被冒名顶替,更没有举报过冒名顶替者,他很惊讶冒名顶替者的学籍信息被“主动”取消了。
据他回忆,2006年,他曾接到一位自称商丘科技职业学院老师的男士电话,问他来不来上学;不来的话,有人出5000到6000元买他的学籍档案。何吉庆当即表示不可能,后来再也没有接到这位男士的电话。
同样被“主动”取消学籍的还有宋晓艳。宋晓艳来自甘肃省秦安县,2006年高考后接到商丘科技职业学院的通知书,没有到校报到,而是选择了复读,之后被甘肃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专业录取,目前是在读最后一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宋晓艳”的名字之下有两个学籍信息,一个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注册学籍”,一个是商丘科技职业学院的“取消学籍”。
来自河北保定满城县的曹柳也有两个专科的学籍信息,一个是2006年入学的商丘科技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一个是2007年入学的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不同的是前者状态为“取消学籍”,后者为“注册学籍”。
记者的调查还发现,该校录取名单上的贾存江、周长钦均有两个学籍。但来自甘肃靖远县的贾存江的妹妹证实,哥哥没有去商丘科技职业学院上学,而是就读于甘肃的一所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来自河北衡水枣强县的周长钦的家人证实,周长钦就读于山东济南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没有到商丘科技职业学院上学。
到底还有多少冒名顶替者
据“良知”介绍,“t”是指该学生需要调剂,而“k”就是所谓的“死档”,也就是拿假学生往上顶的学生信息。“2006年如此,其他年份也就不必多说了。”看到商丘科技职业学院处理相关责任人并向该名学生道歉的追踪报道,“良知”表示:“其实处理的这些人只是替罪羊而已,整个造假事件的主题(原文如此,应为“主体”——记者注)是学校。”
记者统计后发现,整份名单共3323人,其中标注“k”的有528人,标注“t”的有881人。
前期报道中提及的被冒名顶替的王帅也在名单内,其标注的是“t”。名单显示其录取专业为建筑工程技术,之后转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据王帅回忆,当年他所接到的通知书上的专业的确是建筑类的。他同样被冒名顶替了。
对该事件表示关注的湖北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高考咨询专家张才生分析,包括独立学院、新创办高职院校在内的部分院校为了生存,出现一些违纪违规行为。让学生冒名顶替已被录取、而又没有来报到的学生学籍、身份等只是其中一种形式。其他形式还包括“先上车、后买票”,先把学生招进校,然后逼迫教育行政部门来解决学生学籍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就转为自考或成教学籍等。(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