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各地资讯 >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见义勇为者子女可报南大自主招生遭质疑(2)

时间:2010-01-28 13: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虽然开了这样的口子,但是学校并不是刻意地去做。”赵鸣举了个例子,就和有的高校招收少年生一样,学校只是给年龄小但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一次入学机会,但并不希望中学因此对学生“拔苗助长”。“我们更不希望看



  “虽然开了这样的口子,但是学校并不是刻意地去做。”赵鸣举了个例子,就和有的高校招收少年生一样,学校只是给年龄小但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一次入学机会,但并不希望中学因此对学生“拔苗助长”。“我们更不希望看到,大家因此而刻意地见义勇为。”

  市民质疑

  老子英雄儿好汉,这样的“父荫”该享受吗?

  尽管如此,这样的政策在一些人看来,还是有失公平。“这怎么行,爸爸是爸爸,孩子是孩子啊。”市民孙女士说得决绝,父母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见义勇为并不意味着孩子同样品德高尚,这样的血统并不一定遗传。如果父母因为见义勇为失去了劳动能力,或者需要生活扶助,政府部门应该可以为孩子的教育经费买单,提供帮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有进入高校门槛的特权。

  市民胡女士一听这件事,更是态度激烈,声音高了八度,“不管是罪犯还是英雄,他们的子女应该都是平等的,最起码在升学机会上应该是平等的。再说,父亲见义勇为,怎么能给儿子带来高考上的‘便利’呢?”黄先生则提出,老子英雄儿好汉,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而且,如果因为见义勇为,他的子女就有机会报考名牌高校的自主招生,感觉是把道德明码标价了,实在是不妥当。

  听说有人反对,小昂的爸爸十分着急,他在电话中恳切地对记者说:“你帮我们说说话吧。在救人的时候,谁都不会去想也没有时间去想,将来自己能享受什么优待,更别提想到孩子的升学问题了。这次报名,也是机缘巧合,就报名试试看,我们没有任何功利心。”

  支持声音

  为了弘扬正气我们要宽容对待

  记者昨天随机调查采访了六名市民,有三名都持宽容态度。市民刘先生对这种做法挺赞同,“我觉得挺好的,弘扬社会正气,我们大家都应该支持,宽容地对待。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为人父母,正好有这样的机会,你也不会放弃。更何况,见义勇为的英雄们并不是因此才挺身而出的。”

  “对见义勇为的个人,我们应该让他们享受完善的后期保障。”南京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不久,劳动部门出台了相关文件,为见义勇为受表彰人员的医疗、养老、失业、生育保险等提供了相应的扶持。不过,在见义勇为人员子女的升学问题上,各地还没有统一和固定的政策。现在,对见义勇为子女的上学问题,如果有需要的话,基金会会出面和有关学校进行协调,看能否降分录取等,但最终还得符合各所高校的招生章程。

  据介绍,从1993年基金会成立以来,单南京地区已经有5700名见义勇为人员。南京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负责人表示,为了激励更多的社会成员投身见义勇为的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见义勇为传统美德,匡扶社会正义,大家应该对这批人员的后期保障予以理解和支持。

  专家视点

  “家庭因素”也该加入高考评价

  “南大出台这样的政策,出发点挺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单纯从南大给出的政策上来看,也只是给考生在报名环节上有一定的优惠,这并不影响其他考生的利益。通过南大的审核后,考生还得参加笔试和面试,全部过关后才能享受真正的降分录取政策,并不等于这名考生直接享受了加分和免试入学的政策。应该说,最终孩子能否进入南大,还得取决于孩子的成绩和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南大这种做法还是有前瞻性的。熊丙奇对南大的这项政策并不反对,在录取中,高校的确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家庭的情况。以美国为例,美国高校在录取中采用多元评价,家庭因素就是其中一项,对收入低、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孩子,学校反而会给予一定的加分。因为学校觉得,孩子在贫困或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更为不易。在熊丙奇看来,父母见义勇为就是家庭因素的一部分。

  不过,他也提议,高校在考虑家庭因素的同时应该要更偏向弱势群体,不要过多地考虑奖励性的加分,而是要在矫正社会不公上多下功夫,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可。如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中享受加分的政策,这也是考虑到当地的教育水平确实相对较弱,因此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