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们应该转变精英意识
时间:2010-01-20 20:36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1999年,高校正式开始扩招。象牙塔向越来越多的人开放,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父辈们享受不到的高等教育。兴奋之余,迷茫随之而生。受教育
1999年,高校正式开始扩招。象牙塔向越来越多的人开放,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父辈们享受不到的高等教育。兴奋之余,迷茫随之而生。受教育的人多了,机会仿佛并没有增加,每年的双选会似乎成了这一批人压在心头的大石头。上一辈人拿着派遣通知直接到单位报到,一个大学生被几家单位挣抢的情形,在今天好像是天方夜谭。现在的大学生,往往揣着厚厚的简历,战战兢兢,频繁地出入各种招聘会,等待用人单位选中自己。“我现在真的觉得自己太渺小、无助了,社会比学校复杂多了。”2006年毕业的李红说起就业,眼里就闪过一丝彷徨。
一份来自四川省教育厅的调查显示,截止到今年4月底,四川省毕业生签约率为49.82%,还有近12万毕业生在寻找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使得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往年更为严峻。有专家呼吁: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们应该转变“精英”意识,降低期望值,树立起普通劳动者观念。 为了能真实而客观地展现2000年后上大学这批人在就业路上的生存状况,记者深入调查了解了成都市一所省属重点高校中文系本科2002级某班70名毕业生至今的工作和生活。 四川省属一重点高校中文系本科2002级某班70名毕业生就业轨迹 期望:绝大多数人期望留在大城市有稳定的工作。 现实:40人选择留在大城市,近30人回到原籍。 就业情况:多数进入私企公司,频繁地辞职、跳槽;还有基层公务员、老师等。 一年中更换工作者:30余人 换过不止一次工作者:三成以上 读研:11人 同学三条路 打工一族 一年换3份工 2006年毕业后,李红参加了不下十次各种双选会。在去年9月学校的一次双选会上,她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乳制品公司市场部做销售员,试用期三个月,月薪700元。“完全没想到读完大学后的第一份工作,会是到大街小巷的杂货铺推销牛奶。”她说,干了不到两个月就辞了工。 一个月后,李红以第三名的考试成绩,当上了市内一家科技馆的编外工作人员,试用期一年,月薪800元。“我和家里人很高兴,都以为找到了一份稳定而不错的工作。”李红说,她干得最多的是站在入口处给进馆参观者检票,坚持了四个月,她瞒着家人辞了职,“我有一种是在消磨时间、浪费生命的感觉,再干下去的话,我心中的理想和斗志真的会慢慢被磨灭掉的。” 今年春节后,她应聘到一家知名房地产网站做网站策划助理,头三个月见习期没有报酬,公司承诺今年4月份转正。她干得相当努力认真,成绩也得到公司上层肯定。可到了4月,公司一直没有找她谈转正和待遇的问题,反而“冷”处理她,不派任何工作任务,连每周的例会也不通知她参加。“我现在真的觉得自己太渺小、无助了,社会比学校复杂多了,这几个月的工作我只能安慰自己全当是在学经验吧,以后找工作时,自己要多长点心眼才行。”李红眼中泛着泪光说。 感言 我现在的心态比以前成熟了许多。以前当学生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很理想,出来后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在社会上摔打了这么久,以前幼稚的心态已经褪去了很多,逐渐能够适应了。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以后路还很长,经历一些坎坷风雨不算什么。 创业一族 诗人开卖羊肉汤 来到张军位于天回镇小街上的20多平方米的小餐馆,不高的个子、黑黑的皮肤,白色的围裙、深蓝色的袖套,张军看上去质朴踏实。看到他在餐馆里忙上忙下的样子,很难想象这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谈到餐馆的生意,张军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现在天气热了,我们不卖羊肉汤,改卖冷淡杯了,这间铺子位置有点闭塞,生意一直都不是很好,每个月赚的钱也不多。” 来自金堂农村的张军,当年是以班上前10名的高考成绩考入大学的,热爱文学的他还是个写诗能手。去年毕业后,他参加的招聘面试不计其数,可都因各种原因而被拒绝,“我想可能是因为我性格太内向,个子比较矮,自身条件不够优秀。”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