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各地资讯 >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08年高考回顾】2008年高考北京卷命题综述(2)

时间:2010-01-26 16:4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2、立意高远,逻辑清晰 试题设计立意高远,思路清晰、逻辑流畅。比如第38题,以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史性变化为背景。三十年既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也是对现实的思考,还预示着未来的开拓;三十年既有宏观政策的



  2、立意高远,逻辑清晰

  试题设计立意高远,思路清晰、逻辑流畅。比如第38题,以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史性变化为背景。三十年既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也是对现实的思考,还预示着未来的开拓;三十年既有宏观政策的变迁也有微观生活的体验;既有思想上的解放、理论上的突破,也有制度上的创新。于是试题设计的三问在逻辑上紧密衔接:第一问,三十年前,真理标准大讨论作为当代中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思想先导,催生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今天,十七大指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从哲学角度在思想上提出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其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既给了现实以厚重的历史感,又凸现了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第二问,三十年国家体制上的重大变迁之一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这种伟大的历史变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表现,引导考生思考数据、图表背后反映的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生的深刻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第三问,三十年来我国政治体制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十七大提出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分析其政治学依据。三问从思想、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的不同方面,力图将三十年在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思想与实践的结合中呈现出来,逻辑主线设计清晰。

  3、关注现实,贴近生活

  (1)试题的背景材料关注现实,贴近生活。如今年是奥运的决战之年(40题),国家的宏观调控年(24-26题),改革开放30周年(38题),抗震救灾(32题)以及中国要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促进跨越式发展(39题)等,试题选择了富有意义的当前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来呈现问题发生的情境。

  (2)将国家大事的宏大背景和深刻意义,寓于社会生活的微观事例中,即大背景,小切口,以小见大,使得严肃的选拔性考试并不呆板,亲切活泼。如第27题,从今年两会期间网络媒体开通的我有问题问总理、我向总理献一策民意调查栏目切入,通过网络民意表达方式的新变化考查公民权利与公民意识,材料鲜活,以小寓大。第34题将政府职能转变的国家大事,通过某县政府县长办公会的各项生动鲜活的内容表现出来,以微观局部为窗口见证国家重大改革,体现了将理论观点寓于社会生活之中,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起来的新课程理念。

  4、稳中有变,力求创新

  题型的创新。由于不同题型的特点不同,客观题通常更适宜测量事实性知识,而过程性、开放性的问题往往更适宜命制主观题。作为选择题的第25题首次采用箭头的表达方式,用箭头呈现逻辑的推演和思维的过程,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因为形式的创新,使选择题带有了一般只有主观题才具有的表现思维步骤的特点。

  第34题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政治常识的内容很少用实证性的图表体现,本题采用纪实性手法,将某县召开县长办公会的主要内容与会议次数列成表格,让考生在对比中,理解政府职能的种类与转变,别具一格。

  此外,在答题格式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比如第39(3)题通过表格将宏大问题具体化、层次化,引导考生对促进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全面理解,以形成综合认识,这既有助于考生明确回答问题的角度,同时也扩大了考查的知识覆盖面。

  5、突出过程与方法,渗透教育功能

  试题突出了对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在第25、38、40(2)题中都有比较鲜明的体现。

  试题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考试具有教育性,试题在选拔、测试的同时,也承担着教育的功能,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在强调学科知识科学性的基础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德育功能。政治试题体现着价值观教育的暗线,比如第31题结合价值观、认识论的知识,引导考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自觉追求,这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对青年学生来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32题以海外媒体对中国抗震救灾工作的一段报道为题面,描绘了灾难发生后国家领导人迅速飞赴灾区,各界无私捐款,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生动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考生从中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认识到这样一个国家是永远不会被打垮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责任感得到了升华。此外,第35题体现了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的理念,第38题蕴含了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思想。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