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根据国家经济建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战略需要决定将交通大学的主体内迁西安,1959年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内建立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的几所大学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2000年4月,根据国家高校体制改革之精神,国务院决定将原属卫生部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西安医科大学、原属中国人民银行已有40余年办学历史的陕西财经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合并。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和3个临床教学医院。现有教职工5600余人,专任教师2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7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多人,其它各类高级专业人才430多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1名,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34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60余名。国家级教学名师三名。
西安交通大学现有全日制学生32021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735人。全校有75个本科专业,199个学科(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学位,114个学科(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20个,国家“长江学者计划”设岗学科14个。拥有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和MBA、MPA等九个专业学位点,有18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或专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学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卫生部省重点实验室2个;学校有陕西省重点科研基地16个。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也设在我校。
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0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学风、校风,创建了良好的办学传统和育人环境。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了办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管理体制上在全国率先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的新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上率先实行拓宽专业口径、柔性专业方向的改革,并实施主辅修制。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贯通的培养体系,成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合并后的西安交通大学学科范围和研究领域得到拓宽,总体办学实力进一步加强,同时为新兴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生长点。近期学校将推出“2 4 x”体制,在打通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础上,整合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培养能够在人力资源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人才。西安交通大学迁校50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面
向全国各行业就业,在有关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各大著名企业中均有良好的声誉,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形成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西安交通大学多年来在科学研究与发展、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达1500余项,其中国际奖3项、国家级奖励136项,获国家级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数处于全国高校前茅。学校凭借自己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强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在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上开展了不同学科的科研活动,形成了较完备的产学研发展体系,学校产业集团的综合实力在部属学校排名第五。学校的科技园被列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学校科技成果转移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中心。
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校共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100余个。1998年,西安交大获第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脑文化大赛辩论赛冠军;连续夺得96“可蒙杯”中国名校辩论赛、98“蓝带杯”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1999年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并取得冠军;西安交大在98CUBA首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获得A级队男子组冠军,并荣膺首届中国大学生A、B级篮球联赛总冠军,女子荣获A级第三名;2001年9月,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我校成功举行。2002年5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InternationalPublicEnglishSpeakingCompetition中,我校代表荣获Non-nativeSpeakerFirstPrize(“非英语国家”选手一等奖);2004年参加“飞豹杯”全国首届空中机器人大赛,荣获固定翼组冠军;2005年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金奖;在全国第三届“爱迪生杯”技术创新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名,连续三年总成绩第一。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