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作文技巧 > 文章正文

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之: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2)

时间:2012-03-14 15:31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5、心理学上的“艾氏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适当休息所造成的学习上的间隔,有利于增强记忆力。如果一个人忙于学习而不注重休息,那他是不会出色地完成任务的。只有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进行适当休息,好比“打鱼”间隙的

  5、心理学上的“艾氏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适当休息所造成的学习上的间隔,有利于增强记忆力。如果一个人忙于学习而不注重休息,那他是不会出色地完成任务的。只有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进行适当休息,好比“打鱼”间隙的“晒网,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在美国新泽西州有一个人口只有七千多人叫奥森·戈洛夫的小镇。别看这个小镇没法与华盛顿和纽约等大城市相提并论,但这个小镇有一条自己的法令却让其他大城市望其项背,无法比及。这条法令是每逢星期天为“安静日”。这天这个小镇的每条街道都有铁链隔开并上了锁,除邮差的自行车外,禁止一切交通工具通行。就是这条独有的法令,让奥森·戈洛夫小镇所有的居民,在忙碌了第六天后,享受一个安静的星期日好好地休息一天。休养生息是正常人不可缺少的。

  7、西班牙人一天开几个小时的门营业是一定的,干几天休息是雷打不动的惯例。因为他们把休闲会友看得比挣钱更重要。由此人们提出“一天到晚的工作并不是永恒的美德”。事实上也就是这样,现在许多一天到晚工作的人是为赚更多的钱,为了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可财富毕竟是为人服务的,倘若让人为财富服务,成为金钱的奴隶,那是不明智,也是不理智的。

  【优秀例文1】

  要学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曾晓露

  人们常常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批评一个人办事懈怠,不能始终如一地勤恳工作。可是我认为:一个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许正是他会提高工作效率,会合理利用时间的一种表现。试想:如果一年中的某几天是打鱼的旺季,自然要出海连续作战。可是鱼并不会天天蜂拥而至,大海也不会日日风平浪静。恰当地晒晒网,总结经验,恢复体力做好下一次出海准备,又有什么不好呢?网破了总要补补,人累了总要歇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也是有必要的。(就“打鱼”和“晒网”的关系本身进行辩证分析,印证自己的论点。)

  有一个学生把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实验上,满以为会备受称赞。不料,他的指导老师、一位物理学家却皱起了眉头:“那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可见一味地拼命苦干并不足取,孔子也认为,“学而不思则罔”,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学习知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大脑,进行充分的思考、复习,那么这些知识就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就上述例子引申出道理。)

  美国农业十分发达,粮食产量相当高,他们采用的方法就是“休耕”——种一二年粮食,就停种一二年,让田里长草,以增加土地的肥力,保持较高的亩产量。我认为,他们是很懂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妙处的。

  时代发展到今天,生产力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许多手工劳动已被机械生产所代替,人们在越来越多地运用头脑,越来越少地运用体力,那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仅具有极大的可能性,而且渐渐地成为调节生活,提高效率的必要手段。自我国实行每周五天的工作制以来,生产效率反而提高了20%-40%,这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成功佐证。

  认识了“打鱼”和“晒网”之间关系,就会使我们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工作和学习就会少一些一味追求表面的速度与形式,多一些思考和休整,少一些只知“打鱼”而不知“晒网”的事情发生。“晒网”是为了打“鱼”,是为了打更多更好的“鱼”。(③由“打鱼和晒网”引申到“学习、工作”和“休闲”的关系。)

  中国还有一个著名的俗语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看不妨提倡“晒两天网”,再以更充沛的精力“打三天鱼”,或许这会给为忙碌生活而苦不堪言的当代人带来一些启迪呢!

  【点评】

  这篇文章有三个亮点:

  立意角度新颖。作者运用逆向思维,对已有定论的事物用新的思想观点加以科学的分析,在旧论中翻出新的观点:要学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些新解,角度新颖,很容易吸引读者。视角新颖奠定本文的成功的基础。(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DNF外挂  DNF连发程序下载  DNF双开工具下载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