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模式化作文需要怎样的真情实感(2)
有个编辑在选编厉彦林的《回家吃顿娘做的饭》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擦罢眼泪才记起已经有几个月不给老家的母亲打电话了。 对艰苦勤劳、正直善良的秉性的欣赏,浸润在他的字里行间,有教育者认为这些文字和细节对学
有个编辑在选编厉彦林的《回家吃顿娘做的饭》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擦罢眼泪才记起已经有几个月不给老家的母亲打电话了。
对艰苦勤劳、正直善良的秉性的欣赏,浸润在他的字里行间,有教育者认为这些文字和细节对学生品质的砥砺大有益处。
譬如只认识自己名字的爷爷的家训,每逢下地干活,爷爷一定要把鞋脱掉,“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的。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不爱长了。”厉彦林将此话牢记在心,即使工作后,他回村下地,也必先脱掉鞋袜。
在曾经担任过两年高中语文老师的厉彦林看来,目前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缺失不可小视:“目前语文教学过于程式化,口号太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很多学生的文章内容干巴,拼凑痕迹明显。”
“‘作文人格’会影响‘做人人格’,如果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在这种双重人格中生存,那是相当危险的。”长期研究中小学阅读教育的张在军感触颇深。“要形成‘说真话、抒真情’的文风,就要把对身边事物最真实的感受写进去。”厉彦林说。
写了20年,写尽了故乡的风土人情,有人曾问厉彦林,“会不会写够了、没得写了?”不料却得到他笃定的答复:“能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他无时无刻不在回望的那个村庄犹如一座富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他所言,“我唯一欣慰的是,我继承了父辈的品德,把艰辛的劳作看作是生命的必要、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使没有收获,也心平气和地耕种、忙活。”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