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作文技巧 > 文章正文

名师点评2010高考作文:更加注重理性反思(图)(8)

时间:2010-12-24 13:37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2010年重庆卷的高考作文题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也很简单,就叫“难题”。这个题目您觉得大家应该怎样去写? 张秋玲: 作为一个命题作文,其实这两年对命题作文的限制越来越宽泛了,几乎是一个没有限制的文体。重庆

2010年重庆卷的高考作文题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也很简单,就叫“难题”。这个题目您觉得大家应该怎样去写?

  张秋玲:作为一个命题作文,其实这两年对命题作文的限制越来越宽泛了,几乎是一个没有限制的文体。重庆的这个“难题”,和去年“我与故事”,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命题质量上的差距。其实难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社会当中、学习当中都可以遇到,就是刚才我在点评“找回童年”那个题目是一样的,是我们日常非常熟悉的话语系统。关键的问题是你怎么找到你生活中你熟悉的素材、你驾驭的得心应手的这一系列素材和难题这个题目对接上入文。我们往往会把一个看似你认为是难题,但是别人看来不是难题,往往这种题目就容易跑题了。这个难题的题目关键在“难”字上,而且这个难让阅卷者觉得确确实实是难题。这时你就可以写你如何发现难题,也可以写你如何解决了一个你生活中的难题,同时你还可以写你如何把一个难题给了他人,这都是可以入题的很广的范围。

  主持人:题目看似简单,难题挺难。

  张秋玲:其实也不难。

  主持人:2010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讲的是格林童话诞生的过程,就讲述的格林兄弟如何把民间传说整合在一起,出版了《格林童话》。请大家根据《格林童话》诞生的故事来写一篇自己想写的文章,也是一个开放式的作文。

  张秋玲:就是没题。如果归类应该是一个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如果和我们的语文教学联系起来,它指的就是你日常生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这个日常写作和生活当中的关系,任何人的写作都不是无米之炊,任何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间。比如《格林童话》把民间故事搜集起来改造成童话,这种写作方法在中国的许多作家也不少,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这样诞生,给大家传递的消息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如果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的写作素材就会源源不断,也会成为像格林兄弟这样的童话大家。

  主持人:再看一下2010年天津市的高考作文题,天津市的高考作文题是一个材料作文,题目是“我生活的世界”,这个材料讲述的就是在我们的世界当中会演绎着很多平凡,但是却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但其实又很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情,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张秋玲:其实是一个话题作文,不属于一个材料作文,也不属于一个命题作文。它的区别在哪里呢?材料作文是不能离开材料的,你的立意、你的选择写作的角度都要以材料为核心去进行组织。命题作文是那个题目是给定的,你从这个里面去寻找你的写作点。而话题作文往往是跟这两个不一样,它是放开一笔,你可以写材料之外的任何事情,只要是和你自己所拟的那个标题相符。另外,和给你的话题,又是在这个大的话题范围之内就可以了。

  其实今年“我生活的世界”和去年“我说90后”,其实这两个命题是有一脉相承的,它更强调的是学生“我”的思考,我的个性,我的生活的感受,我的情感,它强调的是我。这与这几年高考作文整个走向,最早的时候我们命题时更关注社会,比方说50年代的“我向党唱支歌”,到1979年“在这战斗的一年中”,更多是我对社会的关心。后来转向一种对于生活、人生理性的思考。现在这几年更关注于学生个体在这个环境当中的感受是什么。这是天津卷连续3、4年都是往这个方向,导引学生不仅关注社会,更重要的是关注你这个人在社会中是什么样的。它又与2008年上海的作文“他们”,上海写“他们”,要关注周围,这与上海很早就开始独立的命题历史有关。比如它在80年代就开始了全国的第一次课程改革,包括高考试题独立的命制权,经过了张扬自我的阶段,现在更多是让学生再回归社会,关注他人是怎么生活的,关注社会对我们关心。天津走的是对接的路,现在写的是我的生活观是什么。这个题目,我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平凡中的真人真事。大家看到这一点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朱自清的《背影》。叶圣陶的评价,用一支平凡之笔写尽了人间平凡事件,叙述了人间平凡之情。笔是平凡的,事件是平凡的,父子之间的亲情也是平凡的,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写父亲超越了朱自清的《背影》。这个时候其实天津卷更多的是人学生去关注生活中这些平凡的小事和平凡的真情。(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