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作文技巧 > 文章正文

让高考作文“有文采”的七大秘诀(2)

时间:2010-12-22 13:22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上面这段文字使用对偶句,整段文字整散结合,参差错落,既有流畅的旋律,又有铿锵的节奏。 (8)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

  上面这段文字使用对偶句,整段文字整散结合,参差错落,既有流畅的旋律,又有铿锵的节奏。

  (8)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无悔的付出》)

  这段文字精练生动,寥寥数语把左思的勤奋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功劳在于作者巧用了对偶这一修辞手法。

  5、巧用通感(移用)

  通感就是一种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去,使各种感官彼此沟通的一种修辞格。在日常生活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动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9)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为了忘却的记念》)

  (10)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长江三峡》)

  这两段话使用了“通感”的方法。“浓黑”是视觉形象,而“悲凉”是感觉。作者把感觉转化成视觉形象,让读者看到作者的悲凉是又浓又黑的,使悲凉有了形象感。“草坂”是视觉形象,而“乐曲”是听觉形象,作者把视觉转化成听觉形象,突出了“绿茸茸的草坂”的美。

  (11)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药》)

  (12)母校啊,给了我太多的往事,无法风干的情感,落满潮湿的心头,而笨拙的笔,却写不尽回首的滋味。岁月像淤积的河道,沉下的泥沙垫高了百年的河床。一个世纪的薪火相传,春夏秋冬轮回不息,您已经为自己写下了回肠荡气的史诗。(《回首的滋味》)

  (11)句中,“移植”意思是把播种在苗床或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连土掘起种在田地里;将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渐长好。由此看来,移植的对象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的东西。鲁迅先生借此来“移植”生命,生动形象。表现出老栓的愚昧、虔诚和心情的急切。与“移植”相对,后文用了“收获”,“收获”意思是取得成熟的农作物。“收获”作动词,其宾语是“幸福”,而“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是可感而不可视、不可触摸的。作者借用“收获”这个词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人想象到收获的幸福就像田野里的庄稼一样。(12)句中,“风干”情感,“情感”落在心头,同样也是移用的手法。

  很多时候修辞手法不是单一使用的,而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于一段话中,如:

  (13)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色调,造出昏黄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上留下了脚印。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三种修辞,使文字灵动,摇曳多姿。

  二、巧用想象和联想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最基本能力,也是高考作文要考查的最重要的方面。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开拓思路,增加文采。如:

  ( 1)雪夜,该有多少点燃的蜡烛,在倾听着天空飘洒的言语;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唱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该有多少涌动的琴声用音符描绘着春的到来,再巧的手指怎能弹出落雪美妙的音韵。该有多少美妙的迎春花藤伸出梦境之外,每一处结开的苞蕾都酝酿着春的经历;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叶片;该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飘飞着对爱情和人生的祝福。(《落雪》)(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