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作文技巧 > 文章正文

高三作文复习:抓住关键词注重技法训练(2)

时间:2009-11-02 11:28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3.论据不恰当,生搬硬套。 说实话,这道作文题目,选择怎样的与题意相契合、与自己文章观点一致的材料,对于材料储备贫乏的同学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举得最多的例子是断臂维纳斯、曹雪芹的《红楼梦》;此外还有《西

  3.论据不恰当,生搬硬套。

  说实话,这道作文题目,选择怎样的与题意相契合、与自己文章观点一致的材料,对于材料储备贫乏的同学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举得最多的例子是断臂维纳斯、曹雪芹的《红楼梦》;此外还有《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残破不全的经书,一些作家终其一生未完成的作品等。应该说这些论据都是较为恰当的,尽管残缺有的是客观造成的无意为之,有的是主观造成的有意为之的。但一些同学讲到“残缺”举出一些残疾人的例子、整形手术、腐败现象等就不妥当。不能说残疾本身就是美的,只不过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创造美,像《千手观音》等。

  4.像这样的作文要不要联系原材料、怎样联系原材料,也值得思考。

  有些同学的作文,从字面上看通篇没有联系材料。但由于文章的主旨与材料的内涵相关且契合,所以我们不认为是偏离题意。也就是说,扣没扣住题意,关键要看你作文的内容,而不是只在形式上点一下材料。但我这里要提醒同学们,像这样的材料作文,一般应先有一个交代、一个过渡,而不是想到某一点,马上抓住直接来写,如写放弃、选择、得失等。完全抛开原材料,往往有偏题、套题之嫌,应该注意在开头、文中或者文末点题,以呼应材料、扣住题意。

  3 对高三作文复习的建议

  (一)从写作内容上讲注重三个方面,或者说抓住三个关键词――“感悟”“理性”和“人文”。

  -体验、感悟

  2006年上海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2007年春考作文“……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也要求通过回忆经历过的人、事、景来谈自己后来的感悟。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的体验、感悟将会是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基调。

  -理性思考

  理性思考,就是看问题要全面、辩证,不走极端;理性思考,就是强调个人的行为要受理智的约束;理性思考,还指善于从另一个角度(即不同于惯常思维的视角、眼界、观念等)来看待和处理问题。2005年上海高考作文对当今文化的审视与辨析无疑需要理性;2006年高考虽然适宜主观抒情但也应该有理性参与,这样才能深刻。讲求理性思考将是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中的浓重一笔。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在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拥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尤显重要,这自然也将成为高考命题者关注的热点。“弘扬人文精神”将是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精髓。

  (二)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力求做到五个“加强”

  1.回归作文本真,加强审题立意训练。

  不管高考作文形式怎么变,审题总是首要的关键的。要深入研究材料的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通畅,把握就越大。回归作文本真,全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2.加强思维训练,尤其是辩证思维。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特别是要加强对联想、想象能力的开掘,辩证思维的训练;加强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3.加强素材积累。

  加强素材积累,首先要丰富生活积累。这有多种途径,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真要备好生活素材,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地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强化素材积累,还应常读精美时文。从近年高考看,高分作文绝大多数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时代性。所以,丰富文化积淀,多读多思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短文,是非常必要的。在多阅读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手册。这个手册要分门别类,有作文题的构思路数、文章概要与写作资料等。作文材料也可以按照主题分类整理。最好编个目录索引,便于以后要看哪一方面的内容,知道到哪里找。(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