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 文章正文

词性和词类活用4

时间:2009-11-02 11: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三)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以及变化的词。根据动词后面能否带宾语,又细分为二类:①及物动词,又叫他动词、外动词。它所表示

  (三)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以及变化的词。根据动词后面能否带宾语,又细分为二类:①及物动词,又叫他动词、外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常常影响到发出动作者以外的人或事物。例如被坚执锐的被和执。②不及物词,也叫自动词、内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仅限于动作者自身,不以动作者以外的人或事物为对象。例如生、死、行等。根据动词的作用又可以分成能愿动词和判断动词。能愿动词一般不能独立作谓语,也不能带宾语,经常附在其他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可能。例如:

  ①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张骞传》)汉王送给王的财物,不能说尽。

  ②〔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欲。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复为匈奴所得。(《张骞传》)张骞从月氏得大夏,终究没有得到月氏明确的表示。主了一年多,就回国。沿着昆仑山,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返回,又被匈奴抓住。

  句中的可、能、欲都是能愿动词。

  判断动词数量较少,多为后起。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是字。是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判断动词,而在先秦汉语中,是作指示代词而不作判断动词。例如: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老虎和犀牛跑出木笼。龟板和宝玉毁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

  是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在椟中这种情况。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判断动词有为、非。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非是不为的合音,常用在否定句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例如: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是切肉的刀和板,我们是任人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去辞别呢?

  ②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为年老的人折个树枝,告诉人说:〔这种事〕我做不了。这是不去做,不是不能做。

  动词在句中经常作谓语,也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可以受副词修饰,但不能与介词结合。例:

  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膑》)魏将庞涓听说齐军攻魏的国都大梁,就离开韩国返回,这时齐军已经越过国境向西推进了。

  闻、去、归、过在句中作谓语。西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

  ②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学习不可以停止。

  学作主语。

  ③但欲求死,不服顾利害。(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只愿求死,不再顾念利害。

  死作宾语。

  ④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经?魏风?伐檀》)不出打猎,为什么看到你家有悬挂着的貆啊。

  县是悬的本字,在句中作定语。

  ⑤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之者购千金。(《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命令部队不要杀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奖赏千金。

  生作状语。

  ⑥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尚书?盘庚上》)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不能接近,难道还可以扑灭吗?

  灭作补语。

  上述例句中,副词修饰谓语的情况如例①的既已,例②的但、不复等。如果动词前是介词,那一定是省略了介词宾语,这在下面介词部分将谈到。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