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小阅读解题思路管窥
现代文小阅读是指在第Ⅰ卷中以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的现代文阅读,共12分。从选材上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类。《考试说明》对客观
现代文小阅读是指在第Ⅰ卷中以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的现代文阅读,共12分。从选材上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类。《考试说明》对客观性阅读的相关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4、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有人对近三年的答卷情况进行过统计,四个选择题全做对的不到30%,做对三个的约48%。无论是各届学生的反应,还是高三教师的反应,大家一致认为这12分是不容易得到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选文本身过于专业化、语言晦涩难懂、命题角度刁钻等。
但纵观近年的高考小阅读,仔细分析也还是能够从中悟出有关的规律和方法的。如果在迎考复习中能掌握此类试题的命题规律并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就完全有可能在高考中取得这一部分的理想分数。
一、树立一种观念。
这种观念就是:科技文阅读考察的是文章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科技知识。答错题常常是因为我们在文章内容方面过于计较,而忽略了语文知识,逻辑规律,而语文命题恰恰是着眼于考察语文能力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科技文阅读的试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科技知识的影响,完全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明了阅读考查的实质。
高考所考查的阅读属信息学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是以阅读者已有的知识积累为依托,以确认、整合为基本手段准确获取文章中的新鲜信息,从而扩展、补充、校正原有的认知积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想象、鉴赏的一种阅读方式。确认,是对某一语言单位的确切认知,包括字、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整合,是对语言单位关系之间的把握。
三、落实四个步骤。
1、标明段落序号。标出序号看似小事,实则大有必要。在我们的平时训练中,有的文段可达八九段、十余段,标出文段序号不仅有利于节省时间,更有利于我们快速把握行文思路,特别是有利于快速找到选项的设置区域。
2、聚精会神地通读全文。首先,要读懂。读懂是解题的前提,这里面包括读懂每段的意思,读懂全文的意思,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明了作者的写作倾向,能看懂文章的主要写作手法等。其次,要读细。高考是要选拔人才的,命题者常常选择那些细小而有价值的地方命题。比如文段中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照应与过渡,概念的内涵,还有关联词、副词(特别是表时态、推断、否定、转折关系的副词)、表示内容相反的词语(如成反比截然相反不同于)、修辞手法等。
在具体的操作中要做到:第一、边读边概括每段的主旨;第二、边读边划出重点的字、词、句。
3、审好题干。审准是做对的前提。首先是审准修饰语,03年全国十卷第8题的题干为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审题的关键就在最字上;其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有的是要我们选出正确的选项,有的是要我们选出不正确的选项,所以,一定要看准准确、正确、完整,不准确、不正确、不完整等字眼;第三,要审准提干的潜台词,如03年全国十卷第9题,题干为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解好这道题首先要找到人类的那些活动给生态环境的带来了灾难的信息点,然后就能明确这个题干所问的本质,即找出生态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的项。
4、确定答题区域,将选项与原文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确定答题区域非常关键,有的选项只是针对一段(包括一个句子、一个词)而设的,有的选项则是针对全文或文中的某些段落而设的。
四、要懂一点逻辑常识。
人类只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形式逻辑思维;一种是辩证逻辑思维。考题无论怎样设计,都只能用逻辑的方法来解决,而且主要是形式逻辑的方法,因而了解一点形式逻辑的常识很有必要。常见的逻辑知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以及概念间的关系。(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