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文言文 > 文章正文

2008年高考总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2

时间:2009-11-02 11: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二、(南昌2006第二次调研测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

  二、(南昌2006第二次调研测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炻为刎颈之交。公炻家以牧羊为主,公炻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郡县捕之急,伏威与公炻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时年十六。常营护诸盗,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故其党咸服之,共推为主。

  大业九年,率众入长白山,投贼帅左君行,不被礼,因舍去,转掠淮南,自称将军。时下邳有苗海潮,亦聚众为盗,伏威使公炻谓曰: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不则一战以决雌雄。海潮惧,即以其众归于伏威。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率兵讨之,伏威与战,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迫其步骑陷于大泽,火至皆烧死。有海陵贼帅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伏威令公炻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破阵大悦,引伏威入幕,尽集其酋帅纵酒高会。伏威于坐斩破阵而并其众,由此兵威稍盛。

  炀帝遣右御卫将军陈棱以精兵八千讨之,棱不敢战,伏威遗棱妇人之服以激怒之,并致书号为陈姥,棱大怒,悉兵而至。伏威逆拒,自出阵前挑战,棱部将射中其额,伏威怒,指之曰:不杀汝,我终不拔箭。遂驰之。棱部将走奔其阵,伏威因入棱阵,大呼冲击,所向披靡。获所射者,使其拔箭,然后斩之,携其首复入棱军奋击,杀数十人。棱军大溃,仅以身免。乘胜破高邮县,引兵据历阳,自称总管,分遣诸将略属县,所至辄下,江淮间小盗争来附之。伏威曾选敢死之士五千人,号为上募,宠之甚厚,与同甘苦,有功战则令上募击之,及战罢阅视,有中在背便杀之,以其退而被击也。所获资财,皆以赏军士,有战死者,以其妻妾殉葬,故人自为战,所向无敌。

  又移居丹阳,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薄赋敛,除殉葬法,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太宗之围王世充,遣使诏之,伏威请降。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赐姓李氏。寻太宗征刘黑闼,拜伏威为太子太保,留于京师,礼之甚厚。后辅公炻之反也,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高祖遣赵郡王孝恭讨之。时伏威在长安暴卒。及公炻平,孝恭收得公炻反辞,不晓其诈,遽以奏闻,乃除付伏威名,籍没其妻子。贞观元年,太宗知其冤,赦之,复其官爵,葬以公礼。(《旧唐书》)

  把I卷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伏威于坐斩破阵而并其众,由此兵威稍盛。(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指津】:①势力分散薄弱,常常担心会被人擒服,何不合并起来而变得强大,就不担心隋军擒制我们了。(见擒相制译对各得1分,大意对得1分,共3分)

  ②杜伏威在宴席上杀了赵破阵共收编了他的部众,从此他的兵威就渐渐强大了起来。(于坐稍译对各得1分,大意对得1分,共3分)

  ③对那些胡作非为的人以及贪赃枉法的官吏,无论罪行轻重#0;律杀掉。(贪浊无译对各得1分,大意对得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杜伏威是齐州章丘人,年轻时放纵不羁,也不思谋置办家产,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养活自己,常常做些打洞翻墙的偷盗勾当。和辅公炻是生死相许的朋友。公炻的姑姑家以放羊为主,公炻多次从姑姑家偷羊送给他,公炻的姑姑很怨恨,于是便告发了杜伏威偷盗的事。郡县合门追捕他追得很急,杜伏威和辅公炻便一起逃亡,纠集一群人一块做强盗,当时他才十六岁。平常很注意照顾保护一块为盗的人,出行时走在前头,返回时则自己断后,因此他的徒众都佩服他,共同推举他做首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