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 文章正文

谈高考冲刺阶段的语文复习(3)

时间:2009-11-02 12: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许多同学对古诗鉴赏有畏难情绪,其实只要掌握古诗鉴赏中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最有用的方法和解题过程中的一些技巧,相信经过一个阶段的复习,你的感觉会好起来的。 五、文学作品板块规范表述 08年高考中文学作品的

  许多同学对古诗鉴赏有畏难情绪,其实只要掌握古诗鉴赏中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最有用的方法和解题过程中的一些技巧,相信经过一个阶段的复习,你的感觉会好起来的。

  五、文学作品板块规范表述

  08年高考中文学作品的命题将会体现出以下特点:

  文体选择,散文为主。08年高考中,“散文为主”的格局不会被打破,选材范围将兼及现代散文、当代散文、外国散文。

  见仁见智,突出开放。07年高考浙江卷有一个题目是“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这样的试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允许考生见仁见智,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突出开放、强调个性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

  赋分比例,一路狂飙。文学作品类文章的阅读多年来一直为18分,07年全国卷赋22分,在08年高考中估计文学作品阅读的赋分比例还会上升。

  表达技巧,成为热点。从07年高考题来看,很多试卷都考查了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其题干表达大多数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好处)”等。设题角度涉及修辞方法、炼字、人称运用、布局谋篇等。可以肯定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依然会是08年高考试卷中的“座上宾”。

  现代文阅读答题原则是“答案多在原文中”,考生应能从原文中筛选、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合。但仅对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照抄照搬是不行的,有的题要求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解答此类试题,要抓住答案的内容要点,选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六、语言运用板块激发思维

  08年高考“语言运用题”将依然是块试验田,也是高考命题求新、求活、求亮的密集区,新举措也将会在此推出。它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创新性。07年高考除原有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提取关键词,拟写广告词,撰写串联词,图文转换等题型外,又出现了推荐词、图形联想、开场白、稿件处理、续写歌词等新题型,这些新题型都体现了命题者的创新精神,08年高考将一以贯之。

  二是生活性。语言运用试题将始终贯穿“语文生活化”的先进理念,所选材料多来自于生活,考查考生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语言运用现象,如写节日贺词、写请柬、写广告词、写新闻点评、概括消息、作解说词和写串联词等,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工具性的作用,对语言的运用考查得实际而具体。

  三是开放性。许多题目的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开放性的,考生可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发散思维,自由发挥。

  七.作文板块写出特色

  2007年全国卷舍弃了延用已久的话题作文,均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其中全国卷Ⅰ为漫画材料)。此外,有不少省市也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也有的省市采用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的形式。2008年高考,这种作文命题的多元化会更加明显。

  在冲刺阶段对作文的练习只能加强而不能放松。作文既要准确把握文题实质,写出情理,还要能够突出个性。在冲刺阶段中要重点加强对审题立意方面的训练。因为考场上因审题失误造成的损失几乎是致命的。一旦审题出现偏差,基本上等于宣告作文考试的彻底失败。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是开放的前提下加大限制,而限制主要是内容上的限制。写作内容的选择有相对的自由性,但决不是无边无际、随心所欲。考生在写作时必须紧扣文题,不可偏离文章的主旨。其次要注意写出自己的特色。在冲刺阶段,考生首先要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寻找自己的特色。自己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有过的独特经历,或听说过的让人心有所动的事,或曾有过的很好的构思,写过的成功的文章等,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应该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按项分类,作为素材的储备。每个人擅长的文体不同,记叙、说明、议论、抒情,你擅长什么,通过你对自己历来的作文的归类就可以得到答案。只要题目允许,在考场上,你要尽量用己所长,用自己独有的题材、熟悉的体裁,展示自己的特色。在备考阶段,最好能坚持一周一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细致推敲分析,锤炼出几篇成功的文章,做好迎考的准备。(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