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冲刺阶段的语文复习(2)
这个板块尽管有一层高科技术语的外衣,但拨开这些华丽的外衣,它在整个高考试卷中技术含量是最低的。我们只要把各个选项返还到原文材料中一一对应,并对此咬文嚼字,一般是能够得出正确答案的。如07年高考全国卷Ⅱ
这个板块尽管有一层高科技术语的外衣,但拨开这些华丽的外衣,它在整个高考试卷中技术含量是最低的。我们只要把各个选项返还到原文材料中一一对应,并对此咬文嚼字,一般是能够得出正确答案的。如07年高考全国卷Ⅱ第6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热条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离程度等因素,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B.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C.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其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D.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这道题的答案为A。A项依据第二段第一句话可知。B项由原文“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可以看出B项的说法绝对化。C项“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错。D项,原文第三段说“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就会使……灭绝”说法太绝对。
三、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将会更加广泛
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在恪守“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界限下,选材将会更加广泛。实际上2007年高考文言文试题的选材范围较以前已经更加广泛,取材于“二十四史”以外的材料将近一半,且文体多样,除人物传记以外,还有历史散文、小说、序言、议论文等。预计08年高考文言文的选材范围将继续扩大:材料出处更加多元化,选文的文体更加丰富多彩,文本的内容更加丰富。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备无患,考试时才会惊慌失措。
其次是阅读量增加,考查内容全面。如07年高考全国卷Ⅰ中,第Ⅰ卷中的3个题全部采用“四选一”单项选择题的形式,一个是对文言实词(失、摹、祠、挠)词义的解释,一个是对关涉人物行为性格(恩德感动民众)句子的理解,一个是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在第Ⅱ卷的翻译题中,重点考查对文言实词“咎”“忧恤”“易”等的理解以及疏通语言的能力,这些词语及句式出现频率高,用法典型。题目既没有考查复杂的词类活用,也没有考查特殊句式或固定结构,而把考查重点放在基本的阅读能力、语句疏通能力和翻译能力上,抓住了文言文阅读的关键。
有的采用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与对文意揣摩的能力。如07年上海卷第17题,要求“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其中“过”“访”“雅”“矜”均为常见词语,在教材里可以找到相关的义项作为依据。答案分别为:过,拜访。访,咨询。雅,一向。矜,注重。而第24题、第25题和第26题又均为考查理解与概括能力的主观题,考生只有疏通了文意,筛选出关键信息,才能正确填写。
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对课本的复习,虽然目前高考不使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命题,但所考知识点一般都是课本中知识点的迁移。因此要重新梳理教材中每篇课文中的字词句式,归纳教材每个单元后的知识专题,由点到面,使之形成一条“知识链”。文言文中的重点篇目还要按要求背诵。
四、诗歌板块注意技巧
名句名篇的考查这几年基本上以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为出题点,偶尔也出一些常见的、重要的古诗文名句,难度也不是很大。但这个考点考生在考试中却得分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书写有误。这就需要考生在最后的复习备考中重点记忆名句中的生僻字、难写字、易误字。对这个知识点的复习,要建立在“准确”上,平常做题要注意搜集积累,并分类归纳整理,最好经常“亲自”动手写写其中的易错字。
以往高考题中古诗鉴赏的选材范围主要集中在唐诗、宋词和元曲上,而07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选材的范围特别广泛,如四川卷选用的是宋王安石的《葛溪驿》,北京卷选用了《诗经》中的《芣苢》一诗,天津卷选的是明代诗人高启的《黄氏延绿轩》,安徽卷选的是一首清代诗歌,浙江卷则更是把唐诗、金词和元曲放在一起综合考查。这些诗歌鉴赏试题都注重对文学鉴赏综合能力的考查,且要求考生结合全诗进行赏析。08年高考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特别是综合考查的力度将会加大,且由点及面、点面俱到。同时将注重基础性,坚持开放性,充分显示出考生的鉴赏个性。(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