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名师指导:解读09北京高考英语考试说明(3)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那就是用一个通用的方法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个口诀SSCC原则。 第一步Scan扫读题干获取关键字。第二步Skim略读文章定位关键字。第三步:Compare比较文中对应句子和选项的共同点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那就是用一个通用的方法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个口诀SSCC原则。
第一步Scan扫读题干获取关键字。第二步Skim略读文章定位关键字。第三步:Compare比较文中对应句子和选项的共同点。第四步,Choose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请各位考生牢记:细节事实题只考查文章局部的细节,不涉及到主旨大意,所以不必一词一句的细读,只要找到题目在文中对应的那句话即可。
3.利用上下文理解生词的词义。
很多考生高考之前背了为数不少的单词和短语没,有的人甚至背了TOEFL、雅思、SAT和GRE的单词。可惜的是,在高考这个中国人自己挖空心思构建的战场上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背的单词没有多少能用上,更要命的是明明知道那个单词的意思,结果还是做错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原来,高考阅读理解中的单词题都是出题人精挑细选的陷阱。不管这个单词、短语考生是否认识,都不能孤立地猜测它的意思,而是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去猜测:
(1)上下文推理:主要通过
A.下定义
B.举例子
C.同义反义词
D.文化背景
(2)构词法:熟悉的单词 前缀或后缀
高考考试说明中给出的5个前缀和20个后缀:
前缀:dis-, in-, re-, un-,non-
后缀:-able, -al,-an,-ful, -ive, -er, -ese, -ist, -ment, -ness, -tion, -fy, -ian, -ing, is(z)e, -ly, -teen, -ty, -th,-y.
4.推断隐含意义。
这类题是高考阅读中的难题,识别它的特征是看在题干中包含下列关键词:infer,imply,conclude,suggest等。很多考生不能理解的是,明明找到了这道题在文章中对应点,对应点的意思也完全看懂了,选项也完全符合文章的意思,为什么还是错了。对照答案一看,却发现正确答案就是那个第一眼看了就觉得是最不可能的选项。
为什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上帝为什么在此时此刻此地故应捉弄那些已经被高考折磨得身心俱疲、整天提心吊胆的孩子们呢?
因为就像惩罚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一样,上帝要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违背规律是要遭受惩罚的。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考生们逃过这一劫呢?那我们就要追本溯源,弄清楚出题人设置的陷阱到底是什么?
其实,出题人很清楚绝大部分考生不知道什么叫做推断题。它是这样定义的:从文章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通过一步推导就能得出的结论。而很多考生恰恰是选择了和文章对应点意思相同的那个选项,离正确答案还差一步推导。
所以说,很多考生解题的方向错了,才导致题目做错的主要原因,而这和考生能力无关不大。
5.理解语篇的基本结构。
2008年北京高考英语阅读理解E篇的最后一题是在北京高考英语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题,它标志着一种全新的考题的诞生:考查文章的整体结构。题型如下:
有人认为,出题人太标新立异了。其实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历史上几乎所有伟大的事物都有相似之处,北京高考英语自然也不例外。其实,这种题型早在2005年全国高考江苏卷阅读理解E篇的第2题中就已经考到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就变得极为简单了,就是总结以往的规律,把他们搞得烂熟于胸,同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就能以不变应万变,笑傲高考考场。占据高分榜就不再是梦想,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马桶盖子上。
6.理解作者意、观点和态度。(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