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历史复习 > 历史百科 > 文章正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模式的讨论

时间:2009-11-02 11: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中国近代史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和学术转型的产物。在几代学者探索、争鸣的基础上,确立了

  中国近代史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和学术转型的产物。在几代学者探索、争鸣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约110年的中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研究对象。这种认识,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得出的,是以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的考察为出发点的,是符合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科学的学科体系。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简单地以现代化范式替代革命史范式,未必是正确的思考方向。

  18421860年,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以《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为标志,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形成了束缚中国发展进步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正是这个条约体系,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的《马关条约》和1901年的《辛丑和约》,完全形成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近代中国110年的历史进程中,由中国的革命政党推动的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旋律。这个革命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谋求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专制,以谋求国家的民主进程。在基本完成这个任务后,在人民掌握了国家的主权后,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才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这是积110年及其后56年的历史经验所证明了的。凡是尊重历史的人,无不尊重这样的历史经验。

  有一种认识,以为今天已经全面引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管理技术了,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了,已经和国际接轨了,已经在走向全球化了,我们看待历史,就不要再讲侵略反侵略了。所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一种观点很流行,叫做现代化史观。他们主张用现代化史观取代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长期形成的所谓革命史观,用现代化史观统帅近代史研究。

  主张用现代化范式取代革命史范式,《重新认识百年中国》体现了这种趋势。该书主张一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试图用这种观点重新解释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在这种范式下,洋务运动变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运动,[18](P3)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与变法派人士所作出的激进主义政治选择的失误有关,[18](P63)义和团运动貌似爱国,实属误国、祸国,[18](P81)辛亥革命的前提条件不足以成立,完全是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革命志士鼓吹、争取的结果,[18](P171)等等。这些用现代化范式重新审视过的观点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已经有学者提出了讨论。[19]这里要指出:用现代化范式替代革命史范式,其结果,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面貌的解释,与人们通常熟知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完全相反,不能认为是正确的替代。主张研究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进程的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在他的《观察中国》一书中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人民蒙受了耻辱,正是这种耻辱唤起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并激发了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20](P13)革命是近代中国的基调,美国人要想了解这一点,必须首先要懂得中国的历史。[20](P96)这是一个符合基本历史事实的观察,因而是一个正确的观察。费正清是一个生活在最先提出现代化理论的国家的学者,而且并不反对采用现代化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他的结论何以与我们主张现代化范式的学者相差如此之远?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以现代化为主题来叙述历史,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不再是反帝反封建了,而是现代化了,不要再去讲什么阶级斗争了,不要再去讲什么革命甚至改革了,当然也不再去讲帝国主义侵略和人民的反侵略了。在这种史观下,近代中国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不见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不见了,皇帝和官僚不见了,打倒列强不见了,革命也告别了,让慈禧太后去搞她的现代化,让慈禧太后、李鸿章去走向共和,什么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可以变得子虚乌有了。

  总之,在现代化史观下,我们所了解的近代中国,中外史家基本上认同的以革命为基调的中国,面目全非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