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历史复习 > 历史百科 > 文章正文

郑和船队出海吃什么

时间:2009-11-02 11: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航行长达二到三年,人数多达二万七八千人,如此庞大的队伍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会不会挨饿?途经国家

  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航行长达二到三年,人数多达二万七八千人,如此庞大的队伍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会不会挨饿?途经国家和地区的各种食物他们是否有福消受?为什么郑和的船队不曾面对哥伦布、麦哲伦船队曾有的败血症的威胁?也许这些问题都曾在你脑海中盘旋。

  曾随郑和远航的巩珍在《西洋番国志》所附的敕书中,对郑和船队出洋饮食之准备有如下之记载:下西洋去的内官合用盐、酱、茶、酒、油、烛等件,照人数依例关支。永乐十九年十月十六日。

  然而,如此记述对长程航行的饮食并未绘出全貌,按盐、酱、油是烹调佐料,用以增加食物风味,茶、酒是嗜好性饮料,均非果腹的粮食,达不到营养所需,因此,料想尚应备有其他食物。详细考证史料发现,原来郑和远航前食物经过精心准备。

  郑和船队行经之地多在热带,即使在冬季腊月,温度也多高于20摄氏度,为持续预防食物腐败变质,载运上船的食物除可趁新鲜食用者外,大多必须是经得起存放。

  明初之时食品加工方法,已能处理保鲜期短暂的食物,例如将肉类、水产、蔬菜以盐、酱、醋、酒糟腌制,或烟熏、晒干;将水果曝晒制成果脯,或以蜜、糖渍,或用火焙。因此携带上船的食物,除了盐、酱、茶、酒及饮用水之外,应当包括不易变质的米麦等谷物、豆类,还有加工处理过的果菜、肉类、水产以及醋、蜜、糖等调料。

  郑和船队出海之后,除了库存食物,水产类可就地捕钓,并在船舱中以活水养殖;家禽类可在船上畜养;蔬菜亦可在船上栽种,按十四世纪上半叶北非丹吉尔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描写当时往来印度洋的中国船只,其船员常在木盆中栽种蔬菜、生姜,提供日常食材。然而船上的产量毕竟有限,大量的新鲜蔬果、肉类及饮用水,势必待上岸时补给,尤其是不可或缺的淡水,正如巩珍在《西洋番国志》的自序中所述:缺其食饮,则劳困弗胜,况海水卤咸,不可入口,皆于附近川泽及滨海港湾,汲汲淡水。水船载运,积贮仓粮舟者,以备用度,斯乃至急之务,不可暂弛。

  远航途中船队平日常吃鸡和羊,偶尔还可以用鹿、兔、骆驼肉来改善生活

  马欢随郑和船队下西洋,将行旅见闻记录成书,于1416年完成《瀛涯胜览》,记录了郑和船队途经中南半岛(占城、暹罗),马来半岛(满剌加),爪哇岛,苏门答腊岛(苏门答剌、旧港、哑鲁、那孤儿王、黎代、南浡里),锡兰岛(锡兰),印度半岛(小葛兰、柯枝、古里、榜葛剌),马尔地夫群岛(溜山),及阿拉伯半岛(祖法儿、阿丹、天方、忽鲁谟斯)等20个地点的地理、气候、宗教、习俗及物产等。从中我们发现郑和船队很有口福,一一品尝不同国度的各类食物。

  郑和船队的主食粮食以米麦为主,可用以作粥、饭的豆类、黍、稷、粟等次之

  米谷在郑和远航所经之地多有生产,如中南半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及印度半岛等地,但这些热带地区却无大小二麦。阿拉伯半岛兼产米麦,古里、忽鲁谟斯虽有麦贩售,然并非该地出产。船队所经之地,部分地区米麦全无。如:满剌加田瘦谷薄,以沙孤米(西谷米,Sago)做饭;溜山是海中的珊瑚礁群岛,土地更瘠,灌溉困难,居民不识米谷。到达以上地区船员可能不免口腹受苦。

  船队的动物性蛋白质的来源,主要包括畜肉、禽肉、水产及奶酪等。马欢记述的地区都位于海岸线上,或在沿海溯流而上的河岸边,居民通常以渔为业。中国人摄取的肉类一般以猪、鸡为主,而回教徒忌吃猪肉,崇信佛教者(锡兰、小葛兰、柯枝、古里)尊敬象、牛,忌吃牛肉。郑和船队所到之地,除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锡兰等地,多信奉回教,故食用禽畜肉类,舍猪、牛,而就鸡、羊。猪的记录只见于占城、那孤儿王、榜葛剌,以及中国人聚居的爪哇、旧港,比较特别的是古里还有鹿、兔,祖法儿有骆驼肉。乳类及奶酪较不普及,只见于苏门答腊、锡兰及古里。(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