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名称的由来
公主这个名词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有的。周朝的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而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
公主这个名词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有的。周朝的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而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 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也称君主,《史记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古书尚也常常将公主简称为主。
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为其主也。这样,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个等级。也是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姊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这样的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两汉倒晋的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汉代的王的女儿被称为任(这是什么怪名字阿!),如《汉书王莽传》说:其女皆为任。 古书的研究者认为任其实是当时女子爵位的称呼。
到了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唐高宗是专门下诏书规定,皇帝的女儿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适,娶公主称尚主,娶诸王之女只能叫娶。
公主的丈夫叫驸马,但还有个别称粉侯,这个名称起源于三国时候的名士何晏,何晏尚魏国的金乡公主,赐爵为列侯,因为何晏面如傅粉,所以人们称他为粉侯,后来成了驸马的别称,并由此引申出去称驸马的父亲为粉父,驸马兄弟为粉昆。
公主一般都有封邑,而且由皇帝赐给甲第(非常华丽的住宅)、山庄、园池,允许设自置官吏,这种官吏被称为家令、私府丞、食官等等。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