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历史复习 > 历史百科 > 文章正文

林肯:“属于一切时代的人物”

时间:2009-11-02 11: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今年是林肯诞辰200周年。林肯的一生可以说是美国梦的体现,他在纪念阵亡战士的盖底斯堡演说中的民有、民治、民享三词,更是总结了美

  今年是林肯诞辰200周年。林肯的一生可以说是美国梦的体现,他在纪念阵亡战士的盖底斯堡演说中的民有、民治、民享三词,更是总结了美国民主的最高理想,被无数人无数次地重复。

  一

  两百年前,在肯塔基一个小圆木屋里,亚伯拉罕林肯默默无闻地诞生了,即便在当时刚过而立之年的美国,这里也算得上穷乡僻壤。然而林肯最终成为全世界仰慕的人物。

  西奥多罗斯福说过:伟大的时势造就伟大的政治家;如果林肯生活在和平年代,今天就不会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这话一点不错,说到底还是时势造英雄。美国的几位伟大总统都出现在历史发生重大转折之时华盛顿是开国元勋;杰斐逊力挺民主,开创了不同党派间权力的和平转移;林肯在内战中维护了联邦统一并结束了奴隶制;而罗斯福则通过新政带领全国走出大萧条和二次大战。国家处于十字路口,急需正确引领,时势的紧迫促使了人心的凝聚和权力的集中,这才能做到令行禁止,众志成城。当然,也并非所有大权在握的人都能把好舵,将国家引向光明。抵挡不住诱惑而权欲膨胀,终于倒行逆施、沦为枭雄的事也是历史常见。

  位高权重能使人呼风唤雨,但职权本身却并不足以使一个人伟大。杰斐逊不将两届总统列入他一生完成的三件大事,在他看来,不要说起草《独立宣言》和《宗教自由法案》,就是创建弗吉尼亚大学也比当总统更为重要。至于塔夫脱,他在如愿以偿地当上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后甚至说,我不记得我曾经当过总统。中国有句俗话:当了皇帝想成仙。美国总统不可能有此奢望,他们的理想是成为伟大总统,彪炳史册。不过美国迄今为止已卸任的43位总统中,真正享有历史地位,能留下精神遗产的其实屈指可数。作为一个领袖,仅仅人品端正、奉公守法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高瞻远瞩,知人善任,在切实尊重民权民意的基础上,正当利用民众授予的权力,以精湛的领导艺术,把握时机,带领国家渡过危机或确保安宁。这常常意味着要顺应潮流,实行民众所要求的改革,重建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秩序。只有这样,才称得上完成作为领袖的历史使命。林肯之为伟人自有其一份独特的历史功绩和不朽的精神遗产。

  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西部的发展已经打破了先前南北力量的对峙,奴隶制的南方在全国政治力量的博弈中越来越处于劣势,彻底埋葬奴隶制的历史条件趋于成熟。此时,一个领袖若能抓住机遇,就能推动历史进步。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林肯不负众望,勇于接受挑战,最终完成了建国时不可能完成的大业。是他发表了解放黑奴的宣言,也是他促成了结束奴隶制的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的通过,他因此成为人类解放的象征。而此前困扰和分裂美国的几大难题:奴隶制、区域矛盾、州权以及民主等问题也终于都有了了断奴隶制被消灭了,州权再无力挑战联邦,而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北部发展制造业的诉求和南部杰斐逊提倡的政治民主也在林肯这里得到了统一。

  林肯是解放和民主的象征,但人们常常忽略的一点是,他首先是法治的象征,因为他实现解放和民主的途径是严格限制在宪法框架内的。作为总统,他必须不折不扣地维护和捍卫宪法,因为他深知对一个民主国家来说,法治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如果他不尊重宪法,那么他自己按同一宪法产生的总统又怎么能保持尊严和权威?就奴隶制而言,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宪法默认了奴隶制,这是历史遗留的尴尬。在1787年合众国宪法制定之时,北方各州已基本取消奴隶制,而南方各州却大相径庭,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都与奴隶制不可救药地缠绕在了一起,制宪者们虽然大多对奴隶制本身持否定态度,但为了能将南北十三州统一成一个国家,不得不在奴隶制上达成妥协,承认其事实存在。

  为了维护联邦,林肯必须尊重宪法。他在1861年第一次就职演说中承诺:对于各蓄奴州内存在的奴隶制度,我无意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涉。我认为我既无这样做的权力,也没有这样做的意向。他还建议,处于公、私职位上的一切人都应当遵守和服从所有那些未被明令废除的法令。本着同一原则,林肯在1863年1月1日是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令的名义发表《最后解放宣言》的,依据的是他作为陆海军总司令的权力和必要的战时措施。解放宣言曾遭到奚落嘲讽,认为它解放了它不能解放的叛乱州的黑奴,却不解放可以解放的联邦控制区的黑奴,如此宣言似乎既无意义又自相矛盾。然林肯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对法治的尊重,尽管宪法有错,但法就是法,在废除之前就仍然有效。倘若总统违宪行事,必定铸成更大的错。无论以何名义正义也罢,替天行道也罢即便民众拥护,总统的违宪行为都将开人治之先河。两害相权孰重孰轻?相信一个有政治常识的人不会不明白。林肯废除奴隶制的目标从不动摇,但他必须有耐心等到修改宪法的那一刻,为此他不惜忍辱负重。(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