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义的盛衰(2)
由于与殖民者尤其是西班牙人不断进行战争以及自身内讧等原因,美洲印第安人的数量由15世纪末的 5000万锐减至17世纪的400万,因此欧洲殖民者不得不从非洲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从1442年起,葡萄牙人就在本土把北非柏
由于与殖民者尤其是西班牙人不断进行战争以及自身内讧等原因,美洲印第安人的数量由15世纪末的 5000万锐减至17世纪的400万,因此欧洲殖民者不得不从非洲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从1442年起,葡萄牙人就在本土把北非柏柏尔人用作奴隶,西班牙人则从1502年起把非洲黑人运人美洲,这标志着非洲开始成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炮与舰的自由贸易
殖民扩张刚刚让葡、西露了个头,其所带来的暴富和强盛便让西欧其他国家妒红了眼。英、法、荷兰等国纷纷加入了殖民争霸,并为此爆发了连绵的战争。
一开始西班牙通过战争合并了葡国,但随后的尼德兰革命使得西国失去荷兰这个富庶的属地,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也在1588年被英国海军击溃;而在17世纪上半期的30年战争中,西班牙又损失了300艘战舰,这意味着西班牙的海军全部覆灭;接下来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西国又进一步丧失了欧洲的属地 把南尼德兰和意大利的领地让给奥地利,把对本国殖民地的奴隶贸易独占权送给英国。这样,西班牙失去了强国地位。
取代西班牙商业地位的是它的前属地荷兰,荷兰商人在17世纪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贸易。荷兰取代葡、西,是商人共和国对受重商主义影响的君主加贵族的胜利,标志着商业资本主义走向成熟。荷兰的商业资本主义有几大支柱:殖民地、荷兰东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银行和商船队。值得一提的是,1596年荷兰人来到印尼群岛,在那里创立了带有工业资本主义色彩的种植园制度。与西班牙的委托监护制一样,种植园也雇用当地劳工,只不过它通常更加紧凑,更专注于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很像一个现代化的工厂。
荷兰的海上马车夫地位很快被英国挑落马下。17世纪中后期,英国通过3次战争,予荷兰以致命打击,迫使荷兰承认了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之后,英国就开始了与法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长期斗争。经过1689~1697年的圣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702~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及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这4次重要较量史称第二次百年战争,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
英国之所以能在长期争霸中战胜人口3倍于己的法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实行内阁制和近代议会制度,拥有相对于法国的体制优势是其一;工业生产以纺织品及金属制品为主,比法国擅长生产的奢侈品更实用是其二;专注于海外经营、一心称霸海上,并为此打造了世界第一的海军,比在陆权和海权之间首鼠两端的法国战略更明晰是
其三;其四,英国对新教徒移往殖民地持放任态度,并通过圈地运动转移大量农业人口,使之加入英属北美殖民地储蓄的200万居民中,成为战时可用的人力,而法国却严禁新教徒移民,法国农民留恋故土不愿远徙海外,也使得法属北美殖民地人口稀少,守军更少,易被攻占。
此外,英国从其13块北美殖民地独立事件中学到的经验,也为其采取大胆的贸易策略,延续其长达两个世纪的霸权地位帮了大忙。在耗费巨资打赢与法国争夺殖民地的七年战争后,英国试图将战费转嫁在北美殖民地身上,由此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但之后美国的蓬勃发展,反而有利于英国的对外贸易。英国人由此领悟到,即使是在不拥有殖民统治权的情况下,贸易依然能够带来经济繁荣,所以能够接受对新殖民地统而不治。这也就是为什么在1840至1850年代英国愿意授予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自治领地位的原因。另外,为了给方兴未艾的工业革命扫清障碍,英国也于1807年宣布废除奴隶贸易,并很快将这一禁令强加到别国身上。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基本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奴隶贸易。
肇始于1760年代英格兰中部的工业革命,前后持续了七八十年,并带动了法、德、美等国跟进。正是基于工业革命的成果,英国才在1840年前后毅然推行自由贸易制度。彼时,法国在1815年拿破仑战败后元气尚未恢复,德国还没有完成统一,横贯新大陆的美国羽翼也未丰满,英国可谓全球唯一的工业化强权,其廉价商品行销海内外,使其不必借助殖民统治便可扩展权力和经济实力。一个例子是,当西班牙在拉美的殖民地于1807至1825年间纷纷独立后,英国反而能更好地进入那些国家的市场。所以到后来,为了换取别国开放它们的市场,英国索性完全开放了本国市场,撤销了限制贸易的《谷物法》和《航海条例》。当然,所谓的自由贸易不只是商品加契约,对于一些古老国家,譬如中国和土耳其,还必须借助炮舰才能使其自然经济逐步瓦解。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及克里米亚战争就是明证。(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