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纪实
最近正在各地荧屏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钩沉起一段尘封60多年的悲壮史实1942年,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远征军南进
最近正在各地荧屏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钩沉起一段尘封60多年的悲壮史实1942年,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远征军南进缅甸打击日寇。在热带丛林中,40万中国军队以近20万人的伤亡,书写了抗战史上、乃至二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笔,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威望和荣誉,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编者
缅甸风云
1941年,世界战局进入一个决定性阶段。6月,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飞机还全面袭击了西方盟国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军事基地。
对英美盟国来说,太平洋初期无疑意味着一段充满灾难、耻辱和不堪回首的日子。战争头一周,日军占领泰国全境,登陆菲律宾和哥打巴鲁,进攻马来半岛和新加坡。此后一个多月,香港、马尼拉、吉隆坡和新加坡相继失陷,日军乘胜攻占爪哇、南苏门答腊和巴厘巴板。
1941年及其后的亚洲战场,可被区分为两个互相关联的局部:一是亚洲东部幅员宽广的中国大陆(中国战场),一是南太平洋沿岸疆域辽阔的东南诸国(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对日本陆军半数以上兵力的牵制以及对日本国内战争资源的无休止消耗让日本忧心不已。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盟军在东南亚的节节败退不仅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而且把中国的大后方暴露无遗。
由于日军连续切断滇越铁路和香港的补给线,西方援华物资只能低达仰光,然后经过唯一一条滇缅公路辗转运到昆明,路途漫长,诸多困难,导致援华物资运输总量急剧下降。
1941年12月,侵泰日军入侵缅甸南部,直接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鉴于缅甸局势岌岌可危和英国殖民者坚持退守印度的利己主义立场,同月下旬,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召开的中、英、美军事联席会议上表示中国不日将出兵缅甸、与日本决战,这一消息立刻震动了西方世界。英国政府也敏感地作出反应:一旦缅甸形势吃紧,愿与中国政府共同加强缅甸防务。
在大英帝国的版图上,缅甸无足轻重,战略意义仅在于对印度构成一道外围屏障。而对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来说,缅甸是中国通往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直接关系到抗战大后方的安危。问题的复杂性恰恰在于,英国人虽自顾不暇,却不愿中国盟友插手缅甸事务。英国人这种缺乏诚意的老牌殖民帝国的顽固态度注定使双方合作从一开始就罩上互相敌视的阴影。
美国对英国人的短视和自私也很恼火,因为只要用美国的武器和物资武装中国人,由亚洲人解决亚洲人的问题,美英就可以全力对付欧洲战场了。罗斯福总统决心说服英国人同中国人共同抗战。为了协调英中军队的关系,美国还派出约瑟夫W史迪威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
英军抛弃了中国盟友
1942年2月,缅甸毛淡棉失守后大约两周,滇缅公路上突然尘土飞扬旌旗挥舞,浩浩荡荡的中国军队好像一条望不到头的灰色长龙,开始向缅甸境内大规模挺进。国内舆论无不欢欣鼓舞。缅战之初,国军派出中央嫡系的三个军(第5军、第6军、第66军)作为主力,以国内最精锐也是唯一一支摩托化炮兵师的第200 师作为先导,任命少将戴安澜为师长。
对于刚刚入缅的中国大军来说,他们面临的战场形势十分不利。连日来,从仰光撤下来的英缅败军如同潮水倾泻。3月8日,仰光陷落,缅甸国门洞开,日军长驱直入,盟军一触即溃。
敌人大兵压境,仅以中国远征军收复仰光是不可能的,但若不能收复仰光,入缅作战就失去目的,而缅甸失守的最大受害者仍将是中国。英国人答复:已命中东及印度军队增援缅甸,请贵军火速开赴前线。事实上,这是英国人的花招,他们只想拿中国军队去当挡箭牌。
1942年3月20日,中国远征军第200师与侵缅日军第55师在南缅平原上的同古城外发生激战,双方均有较大伤亡。同古战场的中国士兵在强敌面前表现了罕见的战斗勇气和高度的牺牲精神。凭借简陋的工事和武器,始终拒敌于城外。城市被夷为平地,阵地断粮断水,每天都有肉搏战发生,每天都有官兵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敌人未能越雷池一步。(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