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化学复习 > 课外知识 > 文章正文

健康——从饮水开始

时间:2009-11-02 12: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一.不要把自己的身体当成过滤器  1个水分子(H2O)由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成分,只要失掉15%的水,生命

  一.不要把自己的身体当成过滤器

  1个水分子(H2O)由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成分,只要失掉15%的水,生命就有危险。在我们经由口所摄取的饮食上,没有哪种具有比水更重要的作用。没有食物,我们可以存活2至3周,而没有水,我们几天后就会死于脱水。人在孤立无助的困境中,只要有水,生命就会维持较长时间;生病时若无法进食,需要补充的首先是水。

  口干是身体发出的需水信号,我们常常在此时才喝水。事实上,这时我们的身体已脱水了。这种口干才喝水的不良习惯,导致我们的身体经常性脱水,随之危害健康。概括起来讲,水的生理作用主要有:消化食物,以体液来溶解营养物质,传送养分到各个组织,担负吸收和搬运的任务;排泄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保持细胞形态,提高代谢作用;调节体液粘度,改善体液组织的循环;调节人体体温,保持皮肤湿润与弹性。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平时注意适时适当地补充水分,避免发生脱水。否则,身体经常性地、持续地缺乏水分,新陈代谢就无法顺利进行,身体的功能也会逐渐衰退。

  医学专家综合人体的需要,认为人一天平均摄取2.5升水是适当的。人体所需的水分,首先从饮水获得,其次才从食物中获得。当摄入充足的水后,血液、淋巴液的循环才会呈现良好状态。这样,既可保证供给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又能够溶解废物,并消除毒素,进而增进内脏功能,皮肤也会滋润、光滑。这对年轻人和小孩的健康是必需的,对老年人尤为重要。

  水是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却又是人体所需的最基本的养分,代表了生命、健康、青春和活力。既然如此,我们就应养成每天摄取适量水的习惯,避免脱水。

  二.喝什么水真的那么重要吗?

  人体中75%是水,人体中水的总量约为40升,我们体内血液的78%都是水,但是,我们的心脏却能过滤出它的4.5倍即180升的血液。又比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80%的疾病以及1/3以上的死亡直接来源于不清洁的饮用水。因为水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儿童死亡,3500万人患心血管病,3000万人死于肝癌,胃癌,9000万人患肝炎,7000万人患胆结石,肾结石。因此,水质决定着人的体质再比如,我国有523条河流,目前有436条已经严重污染,水中的有机化学污染物已达2221种,有毒藻类1441种。北京每年有10亿立方米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难以处理,北京两水盆之一的官厅水库早在1997年就因上游大量污水的排入而被迫退出饮用水供水系统,北京水系的污染比缺水更严重。有关专家一致结论:终端净化,把饮用水和使用水分开。不要把自己的身体当成过滤器。

  以上我们讲过,人类80%的疾病与饮水不洁有关。在自来水中,已发现765种有机污染物,有20种被确认为致癌物,23种为可疑致癌物,18种为促癌物,56种为诱变物。主要致癌物有:石棉、三氯甲烷、苯、氯乙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甲醚、氰化物、多种农药及重金属砷、铬、镍和汞等。不合格的饮用水一是造成介水传播疾病,它可在短时间内呈区域性、人群性爆发流行;二是造成对人体健康长久的慢性损害。如饮用水中含有氧化物、氯化物、汞及铅等重金属化合物可影响肾脏和中枢神经,并可致癌;钙镁氧化物、氧化锌、氧化铝、三氧化二砷、胶质可影响肝脏和神经系统,可致结石,并致癌;硫酸铝和有机磷农药亦可影响肝脏、肾脏及神经系统;氧化铁超标还可引起尿毒症及代谢失调;微量元素氟超标会引起氟中毒,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可破坏儿童牙齿,并使成人骨骼增生,弯腰驼背。

  水是地球上的万物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地球上97.2%是海水,2%是淡水,而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淡水总量的1%。就是这1%可以利用的淡水也在日益受到污染和破坏。其污染的来源不仅是早期的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还有更严重的现代化学污染。在我国,地下水污染严重,三氯和硬度指标在逐年加重,大量河流的氮、磷含量严重超标。每年360亿吨的生活和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其中95%未经任何处理。如今,97%的的国人饮用次生污染的水,7亿人饮用大肠杆菌含量超标的水,1.7亿人饮用有机物污染的水。既然水占人体重量的75%,而我们面对的又是这样的水环境,您能说喝什么样的水不重要吗?(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