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化学复习 > 化学史话 > 文章正文

中国瓷器史

时间:2009-11-02 11:43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一般认为,所谓瓷器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1200℃左右。

  一般认为,所谓瓷器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1200℃左右。烧成的器皿质地坚硬,敲之能发出金石声,成品的吸水率很低。如果按照这样的要求,我国商代出现的刻纹白陶和薄壳白陶,由于原料质量的处理很不精细,胎和釉结合不牢,容易剥落,而温度控制和火候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只能视为原始瓷器的出现。虽然不合瓷器的要求,即为瓷器的发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了东汉末年,可以认为已经发明了瓷器。这一个时期的瓷器多属青瓷,胎质细腻坚硬,通体施用浓绿色的厚釉。这种釉已经不同于早期原始青瓷施釉薄、颜色淡绿的阶段。青釉即石灰釉,它是我国传统的瓷釉,沿用了几千年,形成我国瓷釉的独特风格。

  我国白釉瓷萌芽于南北朝,发展于隋朝。到了唐代,河北内丘县刑窑的白瓷,已经发展为青、白两大瓷系的主流。当时著名的瓷窑除刑窑之外,还有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窑。1958年在江西景德镇梅亭出土的唐代白碗,据研究,白瓷胎含氧化钙较多,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工艺方面又有新的提高,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烧瓷技术在室的成熟时期。在工艺技术上,对于选土、粉碎、淘洗、炼泥、配料、制胎、施釉、管火等都有明确的分工。这种生产的分工,既标志着瓷业的新发展,也促进了专门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宋代制瓷技术中,在河南禹县钧窑发现了窑变现象。釉中所含各种呈色元素铁、铜等,在窑中烧制时,由于火焰的性质和温度的高低的不同,所成的釉就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五光十色,光彩夺目,突破了以往青、白瓷的单纯色调。

  明代的烧瓷技术,较之前代又有较大的进步。其突出表现是精制白釉的烧制成功。这种白釉由于所含氧化铅和二氧化硅的成分特别高,并适量增加了氧化钾的含量,所以瓷釉透亮明快,纯白如奶。白釉质量的提高,为单色釉和彩釉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烧瓷条件的另一个成就是彩瓷的出现。彩瓷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在胎坏上先画好花纹图案再上彩,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做釉下彩;在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又要炉火烘烧而成的瓷叫做釉上彩。

  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明代成化年间出现了斗彩,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五彩。所谓斗彩,就是在烧成的青花瓷上加红、绿、黄、紫等彩料后,再经炉烘烧而成的。所谓五彩,实际上不一定是五种颜色,而是包括红彩在内的多彩瓷器。

  瓷器这种工艺化学产品,在世界上以我国发明最早。远在唐代我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大量地经过海上和丝绸之路运销国外,此后历代都有瓷器向国外销售。11世纪,我国造瓷技术传到了波斯,后来又传到了阿拉伯、土耳其和埃及。1470年又传播到意大利的威尼斯,欧洲才开始生产瓷器。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