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化学复习 > 化学史话 > 文章正文

中国化学家-朱子清

时间:2009-11-02 11:42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朱子清,别名镜心,1900年10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一书香世家,父亲在农村半耕半读。1907年他在乡村私塾就读,酷爱古典诗词、经史

  朱子清,别名镜心,1900年10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一书香世家,父亲在农村半耕半读。1907年他在乡村私塾就读,酷爱古典诗词、经史著作和书画。19171921年他先后在安庆六邑中学和安徽省立第五中学学习。其间他曾作为学生会代表,多次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请愿、演讲等爱国活动,为此,他曾被警察打伤,乃至被校方开除。1921年他考入东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学习。大学时期,在恽代英等进步人士的影响下,朱子清的爱国热情更加高涨。1925年,他积极参加五卅运动,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斗。1926年他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教。不久,在东南大学的易校长学潮中,他与国民党反动派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结果被辞退。

  朱子清在有机化学,尤其在天然产物有机化学方面造诣精深。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有机化学领域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在《美国化学会志》、德国《来比锡化学年报》、《中国科学》、《化学学报》、《科学通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国内外近20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在国内外有机化学界享有盛誉。特别是关于贝母植物碱的研究,曾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丰富了植物碱化学的内容

  朱子清毕生从事天然产物的研究。众所周知,植物碱有着很强的生理活性。1888年德国弗拉格纳(K.Fragner)最早开始贝母植物碱的研究,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中国、苏联等国家也陆续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大都滞留在实验式或功能团的测定上,其化学结构一直是个谜。从50年代初起,朱子清领导其研究小组,对贝母植物碱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他们克服了测试手段落后、设备条件差等重重困难,基于前人在单独使用锌粉蒸馏或硒脱氢未能将贝母素分子充分打开的失败经验,开创了把锌粉蒸馏和硒脱氢两种方法联合并用的新途径,终于在1955年首先确定了该类植物碱的基本骨架为变型甾体。该项研究成果在《化学学报》上发表后,引起了化学界的重视。1956年朱子清应邀参加德国科学院主办的国际生物碱会议,报告了贝母植物碱的研究工作,博得了国际同行的赞誉。随后又应邀赴匈牙利和苏联讲学。同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并被聘为国际有机化学杂志《四面体》(Tetrahedron)的荣誉编辑。1977年加拿大化学家人工合成贝母素甲成功,进一步证明朱子清等当年确定的基本骨架正确无误。

  继贝母植物碱之后,1961年,朱子清等研究了国产钩吻中的植物碱,确定了新植物碱钩吻素子的结构。70年代以后,朱子清等又陆续从百部、藜芦、乌头、麻黄、南蛇藤等植物中分离到20余种植物碱,发现了10余种新的植物碱,并阐明了它们的化学结构。丰富了植物碱化学的内容。

  获取了雪莲的化学成分

  朱子清等对新疆雪莲和甘肃水母雪莲中的14种单体进行分离、提纯、结晶,最后通过紫外、红外、核磁共振、质谱、晶体结构分析等手段,做了深入的分子结构测定工作,揭示了5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和8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他发现了3种新的陪半萜类化合物,其中1种新的倍半萜葡萄糖苷经水解、酰化、氧化等化学转化后,得到的苷元为一种新的倍半萜,并命名为大苞雪莲内酯。另外,还从雪莲中鉴定出26种挥发油成分,并全面分析了其微量元素的组成,氨基酸的含量等。

  与此同时,朱子清等对雪莲中所含2种黄酮成分进行体外抗癌细胞筛选,发现其中1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为进一步扩大动物试验奠定了基础。该黄酮可望作为抗腹水肝癌的新药。

  系统研究了皂苷类化合物

  皂苷是苷类中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国际上对皂苷的研究十分活跃,80年代已进入一个新的高潮。不仅一些结构复杂的皂苷的结构得到证实,而且纠正了以往结构鉴定中的某些错误,他们系统研究了不少重要中草药中的皂苷。(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