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化学复习 > 化学史话 > 文章正文

中国化学家-张青莲

时间:2009-11-02 11:42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张青莲于1908年7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支塘镇的一个小康家庭。14岁时考入苏州桃坞中学,即圣约翰大学附中,曾在校内中、英文竞

  张青莲于1908年7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支塘镇的一个小康家庭。14岁时考入苏州桃坞中学,即圣约翰大学附中,曾在校内中、英文竞赛中名列榜首。1926年高中毕业时因成绩优异,原可免费直升该大学,但由于1925年该校美籍校长侮辱我国国旗,爱国师生纷纷愤而离校并组建私立光华大学。这一爱国行动得到张青莲的支持,他放弃圣约翰免费入学的机会而考入光华大学。他考虑到化学系毕业后除可在中学谋职外,还可以搞小型化学工业,因而选择了化学。在光华大学他只用三年半的时间,就读完了所需的学分,毕业时以第一名获得银杯奖。

  在留学西欧的三年中,张青莲在做研究工作的同时,还从许多权威科学家,如化学动力学创始人博登斯坦(M.Bodesntein)、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哈恩(O.Hahn)等的讲学中得到不少教益。他在柏林聆听了来访的第一流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学术报告,并在瑞典听取获奖报告;还参观了赫尔兹(G.Hertz)、斯维德贝格(T.Svedberg)、西格班(K.M.Siegbahn)三位获奖者的实验室以及著名的剑桥卡文迪什实验室和巴黎的居里镭学研究所。这些学术活动,对张青莲献身于科学事业不断做出成绩而成为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张青莲在瑞典时收到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庄长恭的电报,被聘为副研究员。这个聘任是庄长恭从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后决定的,对于一个素昧平生的青年人来说,在当时是很罕见的。由此可见,张青莲在早期的科研工作中已充分显露出他作为科学家的素质和才华。

  1937年7月,张青莲取道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辗转回到上海,时值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化学所被迫停止工作。张青莲遂借用位于租界的光华大学的实验室,进行多种络合物合成的研究。次年应光华大学之聘而为该校教授。他指导两名四年级学生的毕业论文,一个做络合物合成,一个为用半微量法测定25℃下氯化钠在轻水、重水混合液中的溶解度,两个论文都得到很好的结果。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