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地理复习 > 人文地理 > 文章正文

风光旖旎 水韵吴江(2)

时间:2009-11-02 12: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禹迹桥 位于吴江震泽宝塔街东,跨古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当地人士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乾隆四十年(1775)修,四十四年(1779)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宽4.30米,长43

  禹迹桥

  位于吴江震泽宝塔街东,跨古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当地人士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乾隆四十年(1775)修,四十四年(1779)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宽4.30米,长43.50米,南堍宽6.20米,北堍分设东西两向石级踏跺。跨径10.45米,矢高5.56米。桥顶面石和拱券内龙门石分别雕刻轮回、云龙图案,东西两向各刻对联一副。桥面石级刻有各类吉祥图案。不远处有慈云古塔,拱形落虹,塔影横斜,构成水乡特有景观。清。1986年7月1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震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有个吴江,震泽就是吴江市的西大门,与浙江南浔接壤,古有吴头越尾之称。318国道、在建沪湖高速公路和大运河支流頔塘河横贯东西13公里,水陆交通便利,距上海90公里、苏州54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人,辖23个行政村,2个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居委会。

  震泽,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设镇,因濒临太湖而得名于太湖别称震泽。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清雍正四年曾被设县,夏禹治水留下过足迹,万代陶宋事业发祥地,清代学究天人王锡阐、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施则敬和两弹一星功勋杨嘉墀的家乡,国际篮坛巨星姚明的祖籍,盛产辑里丝,清光绪年间产量占全国十五分之一,慈云塔、禹迹桥、师俭堂等胜迹23处。

  慈云寺塔

  慈云寺塔坐落在江苏吴江市震泽镇。震泽,是太湖的古称,镇以湖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终年流淌着运河水的小镇上,文物古迹遍布,其中,最为知名的是慈云寺塔。

  慈云寺塔位于禅寺山门内庭院中,开门见塔,仰视塔顶,高耸入云,令人肃然起敬。

  慈云寺塔,是一座砖身木檐的楼阁式塔,六面五级,总高38.44米,塔底层有回廊,每边长7米。

  慈云寺内部建筑有其独道之处。

  慈云寺塔的塔刹建造精美、比例适度,塔刹约塔高的四分之一,由铁质的覆盆、仰莲、五重相轮、宝盖、宝珠、受花和铜质的宝瓶组成。仰莲上铸刻着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重修慈云寺塔时的铭文。宝瓶为葫芦形,上有四条铁链分别系住四角,角上挂有铜铃,若遇清风吹过,铜铃叮当作响,风声铃声交合在一起,回荡在空中。宝瓶高达1米多,线条流畅,制作精美,造型大方,高高地端置在塔顶,为慈云寺塔平添了几分既灿烂又端庄的气度。

  师俭堂

  师俭堂位于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宝塔街西段,同震泽徐氏先祖徐汝福建于1864年。它坐北朝南,三面临河,可前门上轿,后门下船,水陆称便。

  师俭堂占地2700余平方米,面阔五间,六进高墙深宅。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于一体,街中建宅,宅内含街。而建筑布局上三条轴线巧构空间组合,营造出凝重古朴的传统中式风格,兼具官、儒、商三重使用功能,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代表建筑,为近代江南民间建筑所罕见。

  师俭堂布局极为规整严谨,前后六进总开间误差小于5厘米,显系一次建成。若每间洞开,可以从河埠一直望到第六进厅堂上的屏门,庭院深深,体现了封建时代的门第造型。师俭堂地势从第一进到第六进缓缓抬升,前后高差45厘米,六堵马头墙也一堵高于一堵,以应步步高升之谚。

  师俭堂六进古宅的巧妙空间组合,营造出凝重古朴的传统中式风格。堪称水乡大宅门。

  师俭堂内部装饰尽善尽美,其各类雕刻就成为一绝。无论是砖雕、木雕、还是漆雕都精雅别致、形态生动。图案细腻生动、惟妙惟肖。有人物花鸟、神兽吉祥等,还有一些与古镇历史人物传说、名人诗文相关,布局形式丰富,雕刻手法多样,既古朴庄重、典雅美观,又饶有趣味、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