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时间复习高考地理“又好又快”
出场教师:正定中学 李巧娥 从近几年的地理高考来看,试卷并不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以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
出场教师:正定中学 李巧娥
目前复习进度快的学校,已经完成了一轮复习为质检一(也就是期末考试)做准备,在期末考试前,和短暂的寒假时间里,高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充裕,不妨再系统地对知识进行一次梳理。
-概念、原理烂熟于心
时间的运算、地球运动的意义(特别是公转意义)、影响天气的因素(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气候类型的判别、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内外力作用、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于这部分知识要舍得下功夫,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了解其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完整地回答好问题。
-知识吸收“又好又快”
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文科同学又将大量时间都用在英语、数学科目上,一般没有时间去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又好又快”最近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即“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地理复习也来借用一下这个词,学习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学习中要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这样不仅能实现复习效果,还能节约复习时间,同时也是答题完整、规范和准确的基本保证。
-地图复习事半功倍
-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大气的运动和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地图的判读,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一些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