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地理复习 > 高考地理复习方法 > 文章正文

高三地理复习:首先学好用地图

时间:2010-08-30 16: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一、考试说明                  地图考试内容: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

一、考试说明
                 
地图考试内容: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二、知识要点归纳
                 
(一)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 公式略
                 
(1)比例尺的大小: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4)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5)同一幅图上不同方向的比例尺相同。
                 
2.地图上的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
                 
(1)等高线原理
                 
①同线等高;②同一幅图上相邻的等高线高差相等;③所有的等高线最终闭合。
                 
(2)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③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