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作法与法律抵触(2)
部分高校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忽略对语文水平的要求而过分强调英文在对外交流中的实用性,实质是一种功利的短视行为。而现实中大多数学生一方面忽略了对母语的学习,另一方面又未能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期望的效果,最后
部分高校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忽略对语文水平的要求而过分强调英文在对外交流中的实用性,实质是一种功利的短视行为。而现实中大多数学生一方面忽略了对母语的学习,另一方面又未能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期望的效果,最后不免造成“邯郸学步”的尴尬。因此,包括语文教育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只能加强,而不能以任何借口削弱或排除。
回顾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就是通过中国文字、文学的代代相传而延绵不绝。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某一个公民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也是全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通过从牙牙学语到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终生的不断学习和教育,每个公民学习了语言、认识了文字、掌握了书写,也耳濡目染透过文字熟悉了所承载的文化,并将之发扬传承。这其中的意义甚至已经不仅仅是教育所能够涵盖的。
莘莘学子多辛苦,高考压力颇难当。我们需要为他们切实减轻学业负担,但不是简单地裁减考试科目,而且是裁减语文科目。现行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本身就是在是统一高考之外的一项考试负担。事实上,很多学生为了获取更多升学机会,往往同时参加数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仅需要提前准备,更需要各地奔波参考。而各高校为了选拔人才,题目越出越难,题量越来越大,俨然要成为第二个“高考”。例如,之前不久进行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五校联考,一天之内竟考5门科目,很多学生需要考到晚上8点。因此,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应该为学生切实减负,而不是换个花样增加更多负担,这其中就需要我们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集思广益,探讨如何协调与统一高考的关系、如何更科学地设置考题、如何在招生考试中贯彻对素质的考核等等课题。
因此,五位委员郑重呼吁,部分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不考“语文”的作法与法律法规相悖,应该立即予以纠正,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语文教育和考试纳入正轨。我们还应该持之以恒地在公共教育中重视语文教育,培养年轻人的综合素养。同时,我们也呼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作为、勇于创新,切实执行素质教育与学习减负政策,破解当前教育困局。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