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招生信息 > 自主招生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解析高校

时间:2011-01-04 10:49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题图:四川石室中学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北大在川招生负责人介绍自主招生内容。王迪摄前有“清华系”,后有“北大系”;“理工系”紧随而上,匆忙登场,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大幕初启,高潮已至。短短数天,“清华系”7校、“

解析高校"结盟"背后的是是非非:减负还是掐尖

题图:四川石室中学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北大在川招生负责人介绍自主招生内容。王迪摄

前有“清华系”,后有“北大系”;“理工系”紧随而上,匆忙登场,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大幕初启,高潮已至。

短短数天,“清华系”7校、“北大系”13校、“理工系”8校,近30所中国顶尖大学上演一场“结盟”大戏,局势瞬息万变,“战况”扑朔迷离,即将开始的2011年度高考(论坛)自主招生注定精彩眩目。

高校急切“结盟”,将把探索中的高考改革引向何方?议论声中的人才选拔评价机制又该如何走得更好?本报记者对话考试制度研究者、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若玲,解析高校“结盟”背后的是是非非。

从分散到统一是世界各国高校招生的共性

记者:去年,清华首倡五校联考,似乎并未引起太大震荡。但今年,局势变动如此之剧烈,令人惊叹。“乱局”之下,褒贬、质疑之声四溢,您怎么评价当前高校急切结盟的事实和趋势?

郑若玲:当前高校纷纷“结盟”招生,反映了高校招生由分而合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吻合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自主招生改革已进行了十年,随着教育部的逐年放权,高校的改革空间与自主权也逐年扩大。但由于各校单独举行的自主考试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成本巨大,也给考生带来经济与身心等方面的沉重负担,出于节约考试成本、方便考生考试与选择、提高考试效度等考虑,近年来出现若干个自主招生高校“联盟”并不令人意外。实际上,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自主招生联盟这一事实本身,也证明了统考的优势。由政府或专业考试机构主持的统一考试,或者由若干同类院校共同主持的自主招生联合考试,无论从命题的信度、效度还是从严密性、权威性、效率方面等,都高于各校主持的单独招考。由分散走向统一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招生的共性,只是在多大程度上的统一或者采行统考成绩的权重不同而已。

记者:的确,对于“结盟”的初衷,无论是“清华系”还是“北大系”都强调了减轻考生负担,增加选择机会。但质疑的焦点恰恰在此,是减轻考生负担?还是抱团掐尖?联考的副作用会不会更大?掐尖与垄断,是一种必然而正当的存在,还是可以在制度设计上予以规避,而最大限度地为选拔人才服务?

郑若玲:从整体上说,这种联考联招比各校单考单招的副作用更小。毕竟,类型、层次相似的高校,在招生对象层次与水平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靠近,进行联考联招有利于提高考试选拔的效率。当然,名校联考联招在客观上可能会对其他高校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生源竞争冲击。目前,有统一高考成绩作为招生的前提条件,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都能达到相应的基准。如果这些学校在自主招生考试选拔中注重对学生个性、兴趣与特长的考核,而不是一味的“以分数论英雄”,可能更利于避免恶性竞争、选拔优质人才。

自主招生亟须强化多样化招生理念

记者:从去年开始,关于自主招生演变成一场令考生身心俱疲的“小高考”的议论就已甚嚣尘上。今年,结盟之势的确立,更加剧了人们的担忧。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与发现偏才、怪才、特色人才的愿望相去甚远的是,自主招生招来的仍基本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形式的突破固然重要,但为使自主招生改革的初衷真正得以实现,您认为高校更需要下工夫去探索的是什么?

郑若玲:现在高校之所以未能突破招收“好学生”的路子,原因可能有两个:(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