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管理学院院长:自招联考是对教育的背叛
复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炮轰教育改革误入歧途自主招生联考是对教育的“背叛”晚报记者 张茜茜 报道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怎样才能学好管理专业?面对越来越多的外行人与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抢饭碗”,管理专业的毕业
复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炮轰教育改革误入歧途
自主招生联考是对教育的“背叛”
晚报记者 张茜茜 报道
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怎样才能学好管理专业?面对越来越多的外行人与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抢饭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竞争优势在哪里?……面对这些挑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昨天下午宣布正式启动全面教学改革,涉及学生培养机制、社会实践、海外交流等多方面。
据悉,这样大刀阔斧改革,旨在培养能在国际舞台上同哈佛、耶鲁这些世界一流商学院毕业生竞争的精英人才。
三年通识教育培养领导力
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课程,会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领导潜力
此次复旦管理学院教改共涉及九大内容。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为“1 2 1”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复旦大学本科生常规的培养模式为“1 3”,即学生先进行一年通识教育,然后回各自专业院系进行三年专业教育。此次管院推出的“1 2 1”培养模式则打破常规,学生在一年通识教育后,回学院后再进行两年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等到大四再选择专业课程,完成论文和答辩,获得专业学士学位。这样一来,等于管院学生要在大学四年里接受三年的通识教育。
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和学校层面的通识教育有何不同呢?
“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课程,会更偏重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领导潜力。”复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介绍,在这一课程设计中,学生除了要上经管类基础课以外,还特别增加了很多提升学生知识性、修养性、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等课程内容。
全院导师将开个性化“处方”
相当部分学生实习内容与所学无关,属于无效实践
配合 “1 2 1”培养模式实施,管理学院将推全员导师制度和本科生海外交换项目。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大二就去实习,但不见得真正提升了实践能力。相当部分学生实习内容与所学无关,属于无效实践。若有导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能使之成为有专业指导和统筹安排的有效实践。”管理学院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吕长江教授介绍,目前管理学院的师生比是国内同等学校里面最高的,具备了给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的条件。教改后,每位导师要指导1至3名本科生。导师将负责指导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生活。据悉,为了保证导师质量,学校将请专家对教师如何指导本科生进行专门培训。
而在本科生海外交流一项,也有较大突破。据介绍,近年来该校本科生的海外交换比例增长很快。 2005年,该学院只有2%的学生有机会到海外交换, 2009年增长到28%,今年有望突破到40%。学院希望在未来两至三年能达到50%。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海外交流学子基金,将资助优秀的学生前往海外学习。这样,即使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也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前往国外深造。”陆雄文院长说。
自主招生联考造成新的不公平
联考制度是由原来的教育寡头时代进入多极争霸的“世界大战”时代,“北约”、“华约”和“同盟”的出现,使得大学的招生和人才抢夺变成“恶性竞争”
除上述内容外,此次改革还包括教学方式改革、 “学术加餐”计划、大幅度奖学金激励政策、第二课堂合作平台、 “蓝墨水”精英教育计划、MBA课外实践学分等,覆盖到本、硕、博三大科学学位体系。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了哪般?(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