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自主招生】谁将在高校自主招生中顺利“闯关”?(2)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看来要一去不复返了。”听了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反馈,一位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发出如是感慨。“中学教学不得不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看来要一去不复返了。”听了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反馈,一位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发出如是感慨。“中学教学不得不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张培莉老师说,近年来,面对知名大学的自主招生,延安中学已尝试在语、数、英、物、化、生等学科教学中,组织各教研组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编教材,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校在数学、物理等强项学科教学中,精选问题,精选习题,结合精讲、精练,在单位时间内达到最优效果。“很多人以为,提高数学成绩就是大量做习题。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则以问题讨论的形式,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入手,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入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取得令人欣喜的效果。”陈佳民说。
“‘应试机器’在自主考试面前肯定会‘失灵’。”据余党绪介绍,上师大附中在教学中也正在改变以往的“思维定势”。语文课上,学生与老师一起探讨,共同选择时文阅读;英语课上,从提高阅读能力入手,引入名著选读,而不再只是让学生埋头做题。
“应景副课”渐受重视
上海“二期课改”建立了着眼于学生素质培养功能的新型课程结构,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高中学校纷纷开设各类选修课程,帮助学生全方位提高综合素养,但在高考“指挥棒”下,这些课程更多成为“主课”的“陪衬”。
学生集中精力抓“主课”,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大量习题上,对诸如劳技课、音美欣赏课、素质培训等课程却不屑一顾,这样的现象在中学校园里很普遍。上课时做作业、睡觉或者看闲书,不一而足。任课老师一般也“睁只眼、闭只眼”,你干你的,我讲我的,到考试前或给出范围,或挑出重点,“帮助”学生过关。
本市一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告诉记者,在大学实行自主招生之前,即使学校开设了很多课程,学生也普遍积极性不高,而宁愿钻在高考所考的几门“主课”中。所谓的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更多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性效果。“学生总以为,考试考好了就OK,其他的都无所谓。”范轶伦告诉记者,自主招生的笔试题目非常杂,且题量大,回过头来会发现,其中不少内容就来自那些“副课”书本里的“边边角角”,因此,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同样是“过来人”的复旦2007级国际金融系学生陈舒鹏说:“自主考试中考察的思维方法,有些恰恰是在研究型、拓展型课程中学会的,学弟学妹们对这些课程应有足够的重视。”
“大学实行自主招生后,学生们对所谓的‘副课’开始关注了。这些课程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具有更大的教学空间。”余党绪说,现在上师大附中规定,学生必须在选修课中修满一定学分并考试合格,才能毕业。这些选修课全部为研究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
除了在课程设置上“动足脑筋”,延安中学还为学生定期举办“延安讲坛”,邀请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沪上名牌大学的大牌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等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开设讲座。同时,在“资深教师讲座”平台上,还请本校教师或外校名师以汽车、建筑、人文精神、科学方法等为题,为学生讲课。“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给予他们更宽阔的视野,使其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激活他们的思维。在这方面,中学教育要做的还有很多。”陈佳民如是说。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