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2010年专业单独招生简章|||云南师范大学2010年专业
云南师范大学位于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春城昆明,其前身是创办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学校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秉承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坚持科学发展,致力基础教育,服务社会
云南师范大学位于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春城昆明,其前身是创办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学校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秉承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坚持科学发展,致力基础教育,服务社会发展,已形成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完整的教育层次和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占地3680亩,图书馆藏书242万册,具有覆盖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的9大学科门类;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论坛)18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5000余人;在校教工2200余人,教授235人,副教授535人,其中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学校设有21个学院,37个科研机构,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本科专业57个,拥有一批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检中心、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MBA教育中心等。近年来,学校共承担了包括国家 “863”、 “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学校是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首批代表国家赴国外创建孔子学院的大学、我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4个基地之一等,并先后同美、德、英等近百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交流。
学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成绩历年位居全国高师院校前列,连续9年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涌现出一批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云南省“兴滇人才”以及在雅典、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获得金、银、铜牌等奖项的先进集体和学生。学校先后获得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等荣誉。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创办于1962年,学院有在职教职工104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生28人;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8名。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8人、讲师32人;硕士生导师25名;国家队教练3人;国际级裁判1人,各类国家级裁判22人;现已初步建成了一支“素质好、水平高、结构优、实力强”的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学科教学论、教育硕士(体育教育方向)、高校硕士(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和体育专业硕士等4个学位授权培养点;同时拥有体育学一级重点学科(校级),设有4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运动训练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其中,有一个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有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此外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方面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民族传统体育。现已成为云南省培养基础体育教师、专家型体育科研人才、专家型运动训练人才、高级体育管理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设有国家级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云南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云南省体育科学学会社会体育专业委员会2个省级专业委员会、设有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休闲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云南-东盟国际体育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等4个校级研究机构;10个教研室,9个实验室;1座现代化的综合体育馆,20余个室内体育场馆,10处室外运动场;一个藏书近4万册的图书资料室。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近120项,发表学术论文432篇;共获准各级科研成果奖80项。(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