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料 > 高考文综 > 模拟试题 > 文章正文

2011年高考复习:关注时事政治 突出核心考点

时间:2011-05-05 17:16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一、把握命题方向分析2009、2010年江苏高考,可以发现哲学试题有以下特点:突出重点,考查主干知识;试题形式多样,常以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名言警句、漫画等为背景进行命题,重视思维考查;紧扣热点,注重知识运用。

一、把握命题方向

分析2009、2010年江苏高考,可以发现哲学试题有以下特点:突出重点,考查主干知识;试题形式多样,常以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名言警句、漫画等为背景进行命题,重视思维考查;紧扣热点,注重知识运用。研究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为的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相关推荐:

2011年高考数学提分技巧:命题特点一览

2011年高考英语写作技巧:让文章靓起

名师指导:2011年6月高考文综备考全攻略

为此,哲学复习时要依据《考试说明》自主梳理出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要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做到微观上记忆清晰,宏观上脉络清楚。同时,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联系,把握命题的切入点。

二、突出核心考点

哲学复习,应对每个基本原理准确表述出来,使用术语要规范简练,侧重于方法论意义。对核心考点要按照专题进行重组,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做到融会贯通。应重点把握以下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简洁表述。

唯物论(物质观):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的能动作用。③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认识论(实践观):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②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辩证法:①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②发展观。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③矛盾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④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的实质;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①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人生观。人生价值的内涵、评价;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关注现实生活

哲学复习时要关注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联系年度内的重大科研成就、重大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等,将当年的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既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又要善于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并思考这些热点问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设计问题,进而把握命题的切入点,实现热点与学科知识的结合。

比如: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说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运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分析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节能减排等;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说明60多年来,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不时地调整方针政策;运用辩证的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价值观的标准等知识,分析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政策;运用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先进人物、模范人物的事迹等。

针对同学在复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习时政。将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的社会热点进行汇总,排出重大热点的关键词句。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把成功的经验和有效做法运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去;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10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同票同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抓住上海世博会契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等。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阐释和说明,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