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料 > 高考化学 > 辅导 > 文章正文

审题注意五方面问题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及策略

时间:2009-12-19 17:2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高考在即,省内考生纷纷咨询:高考化学答题时应采取哪些答题技巧? 指导教师:吴克勇(哈师大附中教育科研室副主任、高三备课组长、高级

高考在即,省内考生纷纷咨询:高考化学答题时应采取哪些答题技巧?

 

 

指导教师:吴克勇(哈师大附中教育科研室副主任、高三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答题策略

 

 

答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题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困境,不但做不对题,还占用了考场上宝贵的时间,危害很大。细心审题,正确理解和把握题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在化学学科的考试中,审题主要应该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2、审关键字: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解题的核心信息。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关键字多为与化学学科有关的,也有看似与化学无关的。

 

 

常见化学题中的关键字有:“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流动的水”等,对同分异构体的限制条件更应该注意。

 

 

3、审表达要求: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

 

 

例如:写“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数学表达式”、“现象”、“目的”。这些都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所答非所问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4、审突破口。常见的解题突破口有: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推断、框图推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5、审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三个依据:

 

 

①使用仪器的精度如,托盘天平(0.1g)、量筒(≥0.1mL)、滴定管(0.01mL)、pH试纸(整数)等。

 

 

②试题所给的数据的处理,例如“称取样品4.80g……”,根据试题所给有效数字进行合理的计算,最后要保留相应的有效数字。

 

 

③题目的明确要求,例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就按照试题的要求去保留。

 

 

答题技巧

 

 

1、选择题:解答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把选项与题干,选项与选项之间区别联系看清楚。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避免落入命题人所设的陷阱,迅速地找到所要选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做题,也能从选项出发验证题干做答,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能快而准地找到答案,将做选择题的时间尽可能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大题腾出更多时间。

 

 

2、填空题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

 

 

在理综试卷II卷大题中按照近几年情况看,化学题是四道填空题。

 

 

一般来讲实验题一个、无机推断一个、有机推断一个、其他题目一个。对于填空题在答题时有些共性的要求。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无误。没配平、条件错、有机反应少写物质(水等)会造成该空不得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连接,无机反应用等号、有机反应用箭头,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要标清,点燃、加热、高温有区别,催化剂不能简写为“催”,这些问题出现会被扣分。

 

 

(2)当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

 

 

(3)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作答时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才能得满分。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表达尽可能用唯一、准确的主语;不要多写无用的话,无用的话说错了就会扣分;作答要有明确的要点。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